井中有十二生肖什么?

牟蕾珠牟蕾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鼠--阴险狡猾,善于钻营 老鼠在打洞时,往往会将整个身体都埋在土里,只露出一个头,当它发现有人过来时,便咬着鼻子上的“绳子”,很快地遁入地下。不过,有时也会发生被“绳”勒住脖子,以致窒息的情况。所以,古人认为,“鼠无齿而啮人,其凶甚也”(《礼记·郊特牲》),即认为鼠因为无齿而咬人,非常凶恶。又因鼠喜欢夜间活动,且行动敏捷,善钻营,古人就进一步认为它是“盗贼之主”了。

2.牛—勤劳踏实,任劳任怨 牛与鼠相比,虽聪明不及,但力大无穷。而且为人诚实、勤恳,一旦帮助人类做农活,往往不计报酬,不问辛苦,只是埋头干活,从不抱怨。尽管人们常骂它们是“蠢牛”“老黄牛”,但却是“最富牺牲精神”(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的动物。虽然它们平时很少得到人类的奖赏,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受到人们的善待——这恰恰应了那句谚语“好人总有好报”!

3.虎—百兽之王,为人师表 作为百兽之王,老虎可谓能文能武——“闻鸡起舞”讲的是武,用武艺来迎接晨曦;“叶公好龙”讲的则是文,以文学来表达对龙的尊敬和喜爱。古人在称赞一个人很厉害的时候,常说他“如虎添翼”“猛虎下山”,形容他威风凛凛,气度不凡。

4.兔—安静平和,与世无争 兔子是典型的小动物,体形瘦小,活泼伶俐,喜静不喜动,胆小怕事。它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属于弱者的形象——像小白兔那样温顺可爱,老实本分。古人常以“兔”来比喻那些性格温和、不善与人争端的人。正如李商隐诗云:“从此免开尊,人间勿用力。”

5.龙一—神秘莫测,变化多端 “东方朔数术”中就有关于“龙”的记载,其中指出:“正月,天气混沌,阴阳不分;二月蛰虫始振,鱼上冰;三月,草木萌芽;四月,万物蓬兴;五月,阳气盛极;六月阴气渐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朔旦,冬至一阳升腾;腊月水冰,候雁南飞……此月(十一月)之象,为龙。”(引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五篇《金匮真言论》)农历十一月正是龙抬头的日子。

6.蛇—冷静谨慎,明察秋毫 俗话说“蛇有七寸”,指的就是蛇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的颈项。事实上,多数蛇都是靠颈部肌肉和喉腔发出声音,从而吸引或恐吓猎物。古代的捕蛇者要在十二月(小寒节后十五天,即农历十二月)之前结束“工作”——因为在这一时期,蛇开始回巢,变得最为活跃,也最容易使人中毒。

7.马一—驰骋疆场,志向高远 马在古代是用来打仗的工具,因此给人留下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威武雄壮”。所以,古人常用“龙马精神”来形容精力充沛、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由于马喜欢骏马,希望自己在战场上能够“一马当先”,奋勇杀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用“马不停蹄”“马不停蹄”来形容马不停蹄、一刻不停,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上进。

8.羊一—温良恭俭,体贴入微 相对而言,羊比较沉默寡言,不像狗那样热情似火。即使“吠非其主”,也会遭到主人的惩罚。但是,如果主人遇到了困难,羊会“反哺”主人,用自己的肉喂饱主人。所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羊的这些“美德”,并用来教育子孙后代。

9.猴—灵巧敏捷,精明灵活 猴子是一种机敏灵活的生物,这一点与头脑灵活的“人”颇有些相似。另外,人和猴子在进化路上原本亲近,说不定几百万年前还真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在语言通融的情况下,很多民族都会把人与猴子放在一起,形容某个机灵鬼特别机灵时用“像猴子一样”。

10.鸡一—风雨不动安如山 公鸡打鸣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技能,因为它懂得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自己鸣叫的时间。人们认为公鸡是很有智慧的。不仅如此,公鸡还有很强的忍耐力和生命力——无论天气如何,它都能安闲自得。所以,古人用“风雨不动安如山”来形容一个人沉着稳重。

11.狗—忠诚可靠,义薄云天 中国民间传说刘邦得天下后,曾把白狐图腾改为自己的姓氏刘,把赤狐图腾改为刘姓的封邑。可见,狐狸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地位是相当高的。而作为“百禽之首”的狗,自然也是受到崇拜的。据说,东汉末年著名的道士于吉所著的《太清神鉴》中就把狗列为五仙之一,称之为“食香兽”,还列入道教神仙谱系之中。

12.猪一—自由随性,无忧无虑 与以上动物不同,猪的“福报”主要源于它的吃食。《韩诗外传》载:“君子惜福,节粮减欲。夫富贵者,饭蔬食,乘驽马,君何骄焉。”意思是说,具有道德修养的人虽然吃穿用度都很简朴,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像猪那样整天吃饱了随便溜达,或者倒头就睡,什么心思也不有的动物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