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属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属”的起源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十二属”的记载,但那时的“十二属”与现在的属相并不同。《周礼·春官》中有载:“掌十二兽,其属十,曰狮、曰虎、曰豹、曰貔貅……凡祭祀,共牵牲。”这“十二兽”中并没有出现“子丑寅卯”的概念。可见,“子丑寅卯”作为干支纪法出现的时间并不早。 那么,为什么“子丑寅卯”会出现在十二生肖里呢?这是因为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记录一天中的时辰。一天之中,凌晨一点到三点是“子时”,正是午夜换班的时候,而这时值班的人正好“值子时”,所以“子时”又称“子夜”“半夜”;三点到五点为“丑时”,相当于现在两点左右,此时牛正在反刍;五点至七点为“寅时”,相当于现在的四点钟左右,此时老虎开始活动;七点至九点为“卯时”,大约现在的六点钟,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万鸟开始飞翔;九点至十一时为“辰时”,相当于现在的八点左右,正是阳光旺盛之时,据说这时候龙抬头;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大约是现在的十一时左右,这个时候阳气最盛;十三点至十五方为“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一点至三点,而这时羊在吃草;十五点至十七点为“申时”,约为现在的下午三点至五点,此刻正逢午后,据说是猴子最喜欢活跃的时刻;十七点至十九点为“酉时”,大概现在四点左右,太阳将落未落,有“日落西山”之说;十九点至二十一为一“戌时”,大约现在七点前后,这时狗开始守窝;二十一点至二十三为“亥时”,约现在的九点左右,此时如水之波,故称“亥水”。
随着计时工具的改进,我们现在已经不使用“十二时辰”记法了,但在古时,人们经常使用“十二属”来计算人的出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