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是指什么生肖?
1. 子鼠,“子”就是“第一”的意思。子时指的是凌晨一点至三点,此时阴阳相交,万物不显。但是子时却是老鼠最活跃的时候,于是古人就认为子时是老鼠打头(第一)的时辰,因此用“子鼠”代称。 “鼠”与“书”谐音,在古代婚姻礼仪中,男方要给女方送聘书或请帖,上面要写明举行婚礼的日期和时辰,这时就用到了“子鼠”这吉祥词语。比如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有“某年某月某日,子初葬某山之阳”这样的句子。
2. 丑牛,古人用牛来耕田,早出晚归,十分勤劳,也代表辛勤的农民。同时,“牛”与“扭”谐音,喜庆的婚礼上都要有“牵牛接亲”“喜得牛郎”的游戏,表达新人像牛一样拥有美好的幸福生活;还有“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所以,“丑牛”用来指代结婚也很恰当! 在一些文学作品里也会看见“丑牛”的身影——它往往作为奉献的象征或作为“牺牲”之意而存在。例如,《诗经·魏风·伐檀》里有“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的句子,其中“隰”指水草丰美的沼泽地带,即今黄河下游,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利用沼泽地的水力和肥沃土壤来种植庄稼了;又如《战国策·燕策二》中的“王欲杀之,其父辞曰……臣以死争之,愿君勿杀!”
3. 寅虎,我国古代用十二地支记录时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其中早晨五点至七点属“寅时”,此时老虎开始出没活动。又有“寅夜”的说法,也就是今天的凌晨。在古时,军人出征、远行之人夜里赶路都喜欢挑这个时辰,因为老虎出现,猛兽可畏,象征前途光明、前途无量。另外,在古代的祭祀中还有一种“寅饯”礼,就是用肉类供奉神灵,这些肉都放在特制的盘子中,这种盘子形状类似老虎的模样,故此得名“寅饯盘”。 而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寅虎”来形容一个人阴险恶毒。
4.卯兔,兔子在夜间也有出来活动的习惯,与虎相近。并且,它在月宫里最得月桂树宠爱,又是神秘月亮的代言动物。故此,“卯兔”常常用来比喻月宫里的那些神仙,或者象征那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同样,在神话传说中,嫦娥总是带着两只可爱的玉兔,所以“卯兔”也就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卯兔”还代表着聪明伶俐的孩子。唐朝诗人李商隐写过“池中有微雨,滴沥集卯兔”这样歌颂养育孩子的诗句。
5.辰龙,“辰”意为时日,“龙”指古代皇帝穿的黄袍,合起来就说的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新一天伊始之际,一切都将焕发新的光彩。又因皇帝权杖上用雕龙的金色球顶,而“辰龙”也是帝王的象征。 “辰龙”还是一种中医医学上的专有名词,表示身体的关节部位。这是因为人体身体有很多关节,它们如同龙鳞一样密集分布,而东方医学把人体的关节分为二十四个,以“子午流注”的方式排列,每个时辰对应八个穴位,称为“八邪”、“八正”、“八井”等,到每一个节气变换的时段,还会相应增加一些穴位,总共有三十六个穴位。这些经络穴位,都是易患病的部位,需要特别加以保护。 “辰龙”还常被用于赛龙舟、划旱船等一些民间习俗活动中,寓意驱除病害,幸福安康。
6.巳蛇,“巳”表示东南方向,“蛇”就是“蛇”字。古书上记载,南方的草木长得茂盛,却常有蝮蛇出没伤人,所以古人用“巳蛇”来指代这一带区域的危险动物。 另外,古代的巫师经常扮演“巳蛇”的角色,跳大神、驱鬼降魔。而民间的艺人也常会表演“舞草”的节目,模仿的就是“巳蛇”的动作,以祈福求安。
7.午马,“午”指正中,“马”指骏马,“午马”即是中午的马。古人是用“午马”来寓意忠贞不渝的爱情,因为传说中的伯乐相马,不仅要看马的素质,还要看是否“午未”时分,如果这个时辰遇见的好,那就表示找到了好马。 另外,“午马”还代表了劳动人民心中的神马——天马行空。李白有诗云:“身无饥寒,父母无愧于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待父母。”他表达了人生一定要有所追求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午马”奔向远方,无所畏惧。
8.未羊,“未”是“太阳偏西”的意思,当阳光到达地球的最北端时,太阳便进入了“未”的位置,所以“未”同“炜”,有光明、明亮的意思。而“羊”在古代文化中是祥和、善良的象征。于是“未羊”就代表善良、温和之人,他们就如同草原上食素的小绵羊一样,与世无争。 在旧时的一些迷信习俗中,还会用“未羊”来给小孩子命名,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幸福如羊。 然而,“未羊”还有一个意思与“凶”相关——“未羊”和“午马”同为五行之中,而五行之中,火极旺则焚木,木极旺则焚土,所以“未”有凶恶、凶煞的含义。
9.申猴,“申”即“伸”字,好像人在做体操,不断地“伸屈”动作从而获得健康。而“猴子”喜欢抓挠,也经常“伸屈”腰肢,这正好应了“伸”的字形特征。所以“申猴”其实就是在形容人锻炼时“伸屈”样子——就像小猴子那样活泼可爱。
由于十二生肖中马和猴都有“申”,所以古人将午时和申时单独拿出来,称为“两番”,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十三点和十五点这个时间段。 而用“申猴”来暗示人的智力,也是从古自今都没有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