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灯光代表什么生肖?
在《周易·系辞下》中,孔子说了一个“正名”的问题:“故君子上达, 走乎大道,唯几也,其知可谓明矣。”这个“上达”“ 唯几”的学问,就是儒家的正道,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正道,它是一个像光一样亮的思想。
孔子的弟子有若问:“如何是夫子贤德之一?”答:“好学”。(子贡问:‘何谓也?’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好学不是最好的品德吗?因为能学到光明的知识,那才是人最高的德行啊! 所以孔子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评价他学生子贡的话,意思是子贡这人真是良材美质啊——“切、磋、琢、磨”——就像玉一样,需要精心琢磨才成其美玉。
那么什么是“切磋琢磨”呢? “切”的意思是截断,把玉切断用来做器皿或玉器。 “磋”的意思是把玉放在桌子上用器具轻轻地摩擦。 “琢”指的是雕刻。 “磨”指打磨。 简言之,“切磋琢磨”是指制作玉器或玉石器皿的过程,也是喻指学习知识,不断进行道德修养的活动。
为什么孔子要把“切磋琢磨”和道德修养联系起来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玉具有仁、智、礼、乐等德行,如《礼记·聘义》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把玉的崇高德行归纳为十类。 所以孔子这里借用“切磋琢磨”来比喻道德修养,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当然,这种光明的道德智慧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孔子又说了一句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算是“朽木”也能“折”。 如果是“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只要能坚持下去,也可以“镂”——做成任何精巧的花纹。 这是何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呀!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获得真正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