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退休工资怎么算?
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如何计算? 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企业退休金计算办法吧! 以一位2014年退休的人员为例,他的退休年龄为56岁,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为31年8个月,个人账户储存金额为7万元,2013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268元,那么他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1.基础养老金=(5268+5268*缴费指数60%)/2*缴费年限31.8*1%=1589元;
2.个人帐户养老金=70000/139=507元;
3.过渡性养老金=(5268+5298*缴费指数60%)/3*缴费年限31.8*1%(这个比例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定,以上海为例是1%)=1362元; 4.补充养老保险金(以个人帐户总额的5倍计入个人帐户作为补充,以每年利率3.5%计利息计入个人帐户)=35000*3.5%=1275元;
5.补贴养老金(根据工作年限及退休时的统筹项目划分确定,上海是300元/月)=300元。
所以,这位朋友每个月的养老金合计是:1589+507+1362+1275+300=5133元,每年大约是61596元。 这个计算公式是社保法中规定的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其中涉及几个指标:缴费基数、交费年限、个人账户金额、过渡性养老金比例等,这几个指标决定了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指标的含义:
(一)缴费基数:一般是指员工入职或转正后的工资基数,用人单位按员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而个人只需要扣除工资的百分之四,剩余的部分都是国家和社会统筹。
(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之和。其实际缴费年限指员工缴纳社保的年限,通常每年缴纳一次,累计缴纳十年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视同为缴费年限主要适用于干部,指的是员工在人事档案中属于干部身份,即使没有实际缴费年限,也能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不过,要缴纳的费用要比实际缴费的员工多一些。
(三)个人帐户额度:指按照个人缴纳的全部社会保险费计入个人帐户,包括单位缴费部分,累计到一定的额度就能按月领取养老金。
(四)过渡性养老金:对于从事特殊工种或者符合其他提前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在养老金的计算中加入一项“过渡性养老金”,以弥补提前退休人员退休当年以及之前年度个人缴费部分积累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