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还是十二生肖?

钟锶烨钟锶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问题简单,你问的是地支还是生肖,因为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发现了干支纪年这个纪法,用来记录一年的起始点和时间点,当然用于记录月份和日期了,但是古人用干支计时的缺点就是不够精确(只有六十组),为了更精确的记录时间,人们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就是用动物标记的年月日时,这就是所谓的“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每三个月交替一次,这样就能很好的记录下每一天的时间点。

然而这种记录方法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一年只有360天(公历2月为29天),如果按十二生肖记日子就会少一天,怎么办?古人就想到了在日历上增加闰月的办法,每隔几年就多加一个月,这样就保证了每年的第一天都能是农历的初一,也就是正月一日,而十二月三十日的夜晚也是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然后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又是新的甲子年,周而复始。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是子丑寅卯而不是别的什么?其实这就和天干有关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组成六十个组合,以每天二十个字推算,正好三十年一循环,而每年的第一天正好是这一轮的开始,所以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刚好十年一轮,而甲子和乙丑恰好又是六十个组合的第一个,于是乎又回到了起点,所以从甲子年到癸亥年正好是一个周期。

黄玉洁黄玉洁优质答主

在中国众多的文化形态中,十二生肖是比较独特的一种。以十二种具象的动物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既具有民俗性和民间性,同时也体现着古人对世界、自然、人生的理解方式。比如把生肖视为“属相”,即是十二生肖在文化上最大的特色,其中蕴含的“宿命说”,已渗透到人们的心理及生活之中,与人们的生命、活动、伦理、观念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尽管十二生肖的文化影响很大,但其自身的系统性却并不严密,既缺少“一以贯之”的理论,也没有相应的经典文献的记载、传承。对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形成,人们各有说法,莫衷一是。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时间,有人认为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诗经·小雅·吉日》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这是以干支纪日,在纪日的庚午日,打猎用的马匹已经选好备好。既然用午形容马,可以推测将午与马联系起来的现象已初具规模。又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1年,郑国用十二个属相指称12个人,这是关于十二生肖的较早的用例,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的完整排序,也在这之后出现了。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与现代所指的属相还不能画等号。属相是指人所附着的具有象征意义的12种动物,用属相纪人,其主要功用是说明人的生日、出身。而当时只是将12种动物与12地支发生了对应联系,以12属相(或者说是“原属相”)纪时纪日纪年纪月,人所附着的是干支,而不是12种动物,还谈不到属相具有表征人生的功能。因此,可以认为在汉代还只完成了十二生肖作为干支纪年符号的功能。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十二生肖纪人,明确指出某人“属”某种动物。当时,人所附着的是属相而不是干支,这就比以前大大进了一步。说明人们逐渐淡化了十二生肖的“纪时”功能,而突出了其“生肖”特征。尤其是进入隋唐以后,用十二生肖纪人已十分普遍,人们也将生肖视为吉祥与喜庆的象征,十二生肖开始成为约定俗成、共同遵循、影响广泛的民俗。

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功能上讲,十二生肖的完整形态都要等到隋唐时期才真正形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