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什么生肖?
解谜语,首先要弄清楚谜面的意思,这句话出自《晋书·宣帝纪论》:“景初二年正月,帝寝疾,诏太子监国。时宣帝已复平蜀汉,自领中军,留征西将军夏侯玄、抚军司马王沈等督领诸军,还至洛阳。玄,瑶之弟;沈,昭之子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前,让皇帝曹芳先代理国政(即“太子监国”)。当时,魏明帝亲自率领军队出征吴国,留守洛阳的中军由征西大将军夏侯玄、抚军司马王混等人统领。夏侯玄是夏侯瑶的弟弟,王混是王昭的儿子。
结合这两句话的意思,整句谜语的意思就相当清楚了:皇帝病了,太子监国。这时,大军远征在外,洛阳城中,只有部分军队留守。统帅留守军队的两位高级将领,一位是太子的舅舅,另一位则是皇帝的孙子辈。
显然,这句谜语暗指着司马懿父子篡权的事儿。“太子监国”指的是魏帝曹芳初期,皇帝病重,太子曹髦代行国政之时。当时的司马懿手握重兵,坐镇许昌,又是太尉又是我师,可谓大权在握。他利用手中权力结党营私,先后将王凌、李胜等人打翻在地,诛灭三族。
“天子乘舆”“苍龙”指的就是魏帝曹芳。“驾”指皇帝乘坐的车子。“苍龙”出自《礼记·檀弓下》中的“天子祭日,与百姓齐”,指代太阳。太阳乘车,本自《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是谓玄冥;……是以春秋异色,日月双晖者也。”后以“白日”借指帝王。
“亲御四戎”中的“戎”字,在谜面上应当读作“rǒng”,指代军队。因为古人把马革叫做戎,所以用“戎”指代军队。而“四戎”就是四路大军,也就是“伐东吴”“讨辽东”以及“镇抚羌胡”的三支军队外加一支水军。“亲御”就是亲自率领指挥。最后一句“左右军居”中的“左”和“右”其实是互文见义,指代兵马。全句意思是:皇帝亲自率领着四大军的兵马,但是,统帅这些军队的高层将领却都是支持太后和太子的力量。
王羲之属羊。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诗文,诗多抒情遣兴、体现门阀士族的空虚思想,书论有《论书》、《书势论》。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大族。少年时从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古拙的书风而创妍美流便的新体,创楷、行、草书法,被后人誉为“书圣”。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白水瀑布山(今浙江嵊州金庭镇)。因其楷书、草书为古今之冠,世称“王右军”。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他还对陶弘景的《论书》说“必须心忘其笔,手忘其书,怀抱淡然,起辞万累,方始得功,若心不澄静,悬腾不已,便为物役而不能业也,是以书为名役,没于书术者,可不慎哉?”可见他重视心、手、笔三者的密切关系,要求“心忘其笔,手忘其书,怀抱淡然”,方能有书艺之“功”。又《书诀》云:“夫学书之法,先学用笔。用笔之法,先学腕,若腕弱则不能尽笔势也,”这是论述了用笔和腕力的关系。他的书论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对后来书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