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小学在哪里?

景心景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月25日,对于住在朝阳区的刘先生一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他们家的“小公主”不用再每天来回奔波,穿过两个区才能到小学。

两年前,刘女士的女儿依依(化名)成为一名小学生。为了能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依依的父亲刘先生在一家知名小学购买了学区房。按照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校。于是,依依每周五放学后要从城区西北部的家中,穿过城区最繁华的街道,抵达东城区的学校;周一早晨,她又得从学校的宿舍返回家中。如此“奔波”,一坚持就是两年。

家住名校周边,却不得不将孩子转入名校就读,刘先生一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为了孩子,这样的“路程烦恼”多少家长都能面临,不少家长选择在附近租房子,也有家长像刘先生一样,在距离较远的郊区购买住房。但是,这些办法都摆脱不了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无论是居住在学校周边,还是在周边消费,孩子仍然每天要花费数小时在路上。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对“市民出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北京市6岁到14岁需要接送孩子的家庭中,超过40%的孩子住在学校门前,仍有近30%的学生住在名校周边。由于居住密度大,交通较为拥堵,许多家长不得已采用各种方式接送,也进而引发了各种“交通纠纷”。

“孩子要上学,我们当然希望能有好学校。但好学校在哪里?我们必须赶在这里面,它才不会变好!”刘先生这样的烦恼,让很多父母不止一次地感叹。

对此,有专家指出: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不能办到学生身边,是由我国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但是,各相关领域利益相关方并没有认真研究过这一现象。在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下,就永远不能解决“名校周边问题”,就会催生各种焦虑,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在我看来,这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缺陷。”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仲广霞说,“从国外来看,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式’的,学生在城里任何一所中学毕业,都可以就近报考自己喜欢的大学;英国的中学就设立在大学城附近,当地学生只要考上了大学,即可不用住校,回家住。显然,这种设置更科学,也更合理。”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仲广霞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将优质学位点合理布局;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更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使家长、学校、社会互信共建,以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接送孩子’的根本解决办法,是在名校开设寄宿。”她说,“但是,这一办法暂时也无法得到全部执行。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只有学校实施寄宿条件符合‘安全、温暖、身心健康’等要求,才能‘允许收取寄宿费’。”

不过,在东城区史家小学校长吕君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名校周边”问题,其实并不棘手。

“我们学校近几年一直在探索,为住在远处的生源给予提供住宿的条件。”在他看来,“名校资源有限,但只要在城区内为这些孩子提供免费服务的条件,就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源共享,缓解或彻底解决名校周边的紧张局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