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的小学怎么样?

杨奕涵杨奕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都知道去年9月北京的中小学都加入了“名校办民校”的行列,共有12所北京市属优质校举办了29个民办学位。

而昨天,北京教育部门又宣布: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将设立分校或合作校。共有38所学校与各区县教育局签约,其中包括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实验二小等19所市级优质校。

这些优质校之所以办分校、合作校,主要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民办校,为了解决优质校资源“入不了学”的问题。

所以,昨天签约的38所学校,将来就是大家孩子的学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学校还是集体所有制学校,学校管理的主体还是教育部门。

不过,这些优质学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之后,将来有可能在学籍方面实行“区管校销”。这是昨天签约的38所学校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变化。

按照之前的义务教育招生规定,学生一旦在某一所小学或中学注册,就可以在该校一直读到初三、高三毕业。但是,这种招生制度已经告别历史,“学生应该有一个学籍,在哪个学校就读,就应该在哪个学校申请注册学籍”,这也是去年9月1日“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的学籍管理规定实施以前的政策。

也就是说,原来“区管校销”是正确合理的。现在突然改变,是为了避免学生跨校“掐尖”。对于优质学校来说,分校、合作校建立之后,要想“掐尖”也势必就会难上加难了。

实行“区管校销”之后,将改变人校分离的状况,实现每个学生有一个学籍、在学校所在地接受教育。

但这样,会不会造成人浮于事、机构增多,政出多门、管理混乱,降低办学质量和效率,增加教师负担和不必要的繁琐程序等问题,也同样值得深思。毕竟,分校、合作校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阶段。

虽然,名校办民校实现了“有教无类”,非名校即使想方设法,也无权无势,只能默守“区管校销”,任由学生流失。

但是,要实现“学有优教”,最终还是应该让普通学校通过竞争,“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而不是通过所谓“分配生”的自主招生,实行“掐尖”、“掐贵”:学习较好的学生由普通学校推荐到民校,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则由民校直接录取,使普通学校失去了“学生源”。名校的办学资源最终还是应该体现在名校本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