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对于教学策略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国家课程标准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面向学生群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学策略进行不同的分类,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基础型、开阔型、提高型和巩固型;根据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策略和自我策略;根据灵活性的不同,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单一型和多样化型;根据策略实施阶段的不同,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前的策略、教学中的策路、教学后的策略;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师教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学的学习方法;根据是否倾向于理论,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叙述型和理论型。小学阶段的特征、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等,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研究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策略
现行教材内容和教学法的最主要特点是大单元教学,一般以一个教学单元为一堂课的内容,老师讲学生听了也不易掌握,学生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重复性学习,学生感到乏味,而课堂教学时间却是比较有限的。如果老师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把一堂课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段落,甚至分成几堂课堂教学,又不可能。采用分组合作的策略,既有利于解决上面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学习的合作精神。例如阅读教学可以按人物性格的发展脉络分成几个合作点,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合作点,研究讨论之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课堂上发言。在全班发言过程当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补充。还可以先由学生个人独立阅读,再分为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发言。
二、“质疑解疑,重在启发”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基的前提下,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学生读一篇课文之后,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老师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疑。
三、“抓住关键,以本为本”的策略
要紧紧抓住教材,因为教材是教纲和教辅的体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很多老师上课时不细读教材,甚至不对教材作任何铺垫,直接讲授课外资料,片面地迎合考卷题目。把课标和考卷看作是教学目标。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基础不扎实,能力很不牢。有的老师抓住教材中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教学,忽视教学大纲和考卷中所规定的学科基本技能,学科基本能力不扎实,学生难以立足。要教会学生读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学习,多读多悟,举一反三,学生一定能理解得比老师更好。
四、“古今中外,灵活拓展”的策略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很多科学发现、发明、创造都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但在科学当中的很多理论和观点的形成都是艰难和长期的,有必然性。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教师可以在知识的形成方面给学生作些铺垫,但是不准垄断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不要为了凸显自己对某门学科的努力研究,而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介绍和传授自己所喜欢的研究内容。这种做法很危险,如果教错了,责任在自己,如果万一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或发明,功劳是不属于老师的,很可能会背上误人子弟的罪名。最好按照课标要求,适量选择一些相关知识的延伸,但是难度要控制在课标要求范围内。
五、“关注课内,过好课外”的策略
很多人误解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认为课外活动就是布置一些作业,搞一些学生不喜欢学的学科活动。如写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实验操作比赛、诗歌歌唱比赛、办手抄报比赛等,课外书阅读活动、观察昆虫鸟类金鱼等小动物的活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等,甚至老师牵着学生手去逛公园,甚至外出郊游,去附近博物馆参观,甚至学习制作食品,做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以及各学科的实践活动等等,都是重要的课外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感受,是放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所以学校和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
六、“自读自悟,学生感悟”的策略
自读自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学生感悟是学习过程的较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感悟人生,感悟社会,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学会了自读自悟,又学会了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形象对话,与书中的内容对话,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会形成很好的情感体验。如果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文章,读出情感,读出理论,就是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