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理念有哪些?

钱春硕钱春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基础教育的框架已经搭建完备,其中就包括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特别是一年级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理念,做好引领工作。那么,小学教育理念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

1、树立师生平等观念。

传统观念的师道尊严已经不存在了,新时代的教师应教育学生尊重师长,但这个"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平等相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只是一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力关注每一个人,重视每一个人的成长,真正成为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素质为本。教师素质包含政治、道德、业务、身心等多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是核心。传统教学观念以知识为本,注重分数,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立足基本,强化能力,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注意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理念,它要求教育者全面掌握学生的成长过程,从德、智、体、美、劳等多角度去关注学生,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强调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至关重要。

3、树立教学观。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是为了"不教",最终使学生实现"自通"、"自学"、"自悟"、"自强"、"自律"。现代教学论思想家布鲁纳说:"无论是阅读、写作、数学或是科学、美术、音乐、社会、历史、外语都不是一个教员把一定的知识硬灌入少数几个学生的脑子中去,而是教员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思考与学习数学、与社会密切相关,感到学习是有用的、是有意义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一切,而是督促、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实践,并重视学习的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4、树立发展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创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年轻时素质教育的培养比将来获取智力财富更为重要,人不应只是知识的消费者,而应该是创新的开拓者。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人的发展是学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科发展要扎根于人的发展。发展性教学观应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着眼,以人的需求为本位,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精神丰富、有充分生活能力的人,而不是知识本身。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以不同的方法、态度去对待不同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考虑对他们开设一些拓展性的课程,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考虑对他们进行补课,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下,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学"科",教学生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有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国外,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他们独立钻研,经常辩论,彼此互相质疑,敢于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提出异议,不轻信老师的观点和结论,而要学会独立思考,从中发现真相和规律。

教与学的这种关系反映在新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制定上。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业成绩的考核应以学生的能力为重,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克服片面考知识、考书本知识的倾向。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这几个方面的表现与能力。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与成长,要体现对学生的激励性。既要重视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建立学习进步档案,将学生在某段时间或者某一学科的学习情况和现状记录下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鼓励性评价。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