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夜出什么生肖?
“蚓无自食其力,昼伏夜出,以虫蚁为饵” 这是《尔雅》对蚯蚓的生活习性描述。 昼夜交替时,蚯蚓由洞中爬出来,它先是在地面附近活动,然后才深入土壤里,而回到泥土中的时间多在晚上。 为什么要出来呢? 《太平御览·昆虫部第四十七》有这样的记载:“《周书》曰:土蝼知阴阳,能言,好卧。” 这里的土蝼指的就是蚯蚓。
原来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发现蚯蚓能感知昼夜的变化,而且会爬出来晒太阳、睡觉,还会发出声音(好象现在的蝉一样)。 那么为什么现在一些地区的蚯蚓仍然有昼伏夜出的行为呢?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陈国华等人在1984年出版的《植物生态与农作制》一书中这样解释: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和气候变暖等原因,使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和保持种族的延续,许多动物包括人类自己,都发生了生物钟节律的改变……”[1]也就是说现代人的生物钟节律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了改变。
除了人类外,其他生物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温度对于鸟类觅食行为的影响。美国鸟类学家M.J. 惠特克在研究阿拉斯加爱斯基摩雀鹀的觅食行为时就发现,虽然这种鸟通常在清晨觅食,可是当气温升高的时候,它们也会改变自己的觅食时间而在午间出现。 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种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而改变了自己的生物钟节奏,而这也正符合了道家的思想——万物变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