恧心机有哪些生肖?
我认为是龙。 龙在中国文化中,地位仅次于天、地、人“三才”和上古神话中的盘古、女娲,是中华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图腾之一。它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
《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了天子在祭祀天地时所穿的礼服“冕而执圭”,孔颖达疏日:“冕者,王者之冠也;圭,诸侯之礼器也。诸侯之礼亦服冕而执圭。”古代王侯将相有穿“冕”而执“圭”的特权,普通人是不准穿戴这些衣帽的。 唐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中关于冕服的描述:“冕,大夫以上至天子之章。圭,诸侯朝聘礼物也。” 可见古人对龙的崇拜是多么深入骨髓!连衣服都得设计成它那样的形状! 那么这种崇拜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是源于蛇与龙的合并。
在原始社会中,先民们普遍把雷电视为神。《礼记·祭法》中说:“雷出东方,鼓西张之;雷出西方,鼓东之。”(这里的鼓应该是一种祭祀用的乐器)到了战国时代,人们逐渐用蛇来代替雷神的位置。因为《礼记·月令》中提到:“季夏之月……蚯蚓结,獭祭鱼,雁来翔,玄鸟归……”其中“蚯蚓结”就是指夏天早晨看到蚯蚓出来,盘曲着身体爬行。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后,认为冬天休眠的蚯蚓是蛇变的,所以把夏至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他们把蛇当作主宰死亡的神灵,认为它是连接阴阳两界的使者。
人们用大量时间、精力来崇拜这条神蛇。
不过,古人并不是单纯地把蛇当成神灵来顶礼膜拜。因为蛇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地上四处游走,还能够自由出入其他生物的体内进行捕猎,这引起他们强烈的恐惧感。于是,人们一方面歌颂蛇的力量与智慧,另一方面又竭力躲避它的伤害。
就在这种恐惧与崇拜的交织之间,传说出现了。 在某些地区流传的故事里,蛇最初并不叫“蛇”,而是叫做“小龙”或“小蛇”,只是后来被贬了尊称。
据说,神农氏有一个名叫“渠黄”的孙子,长得十分高大,还拥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着两条红色的丝带当腰带,并且喜欢在野外到处闲逛。 有一次,他在森林里迷了路,周围找不到任何可以当食物的植物,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了。他身边只有一个装了米饭的筐,几根咸菜,在漆黑的夜里,他害怕得流出了眼泪。
突然,他想到自己的腰间有一条鲜艳的红绸带,立刻解下来,紧紧捆住自己,然后在树下休息,打算天一亮就出发寻找回家的路。 没想到,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红绸带变成了蛇,而且那蛇还咬住了他的脚。他怕极了,拼命挣扎,最后终于离开了蛇的嘴,但是身上的伤口却被咬出了血。 他哭着回家告诉了爷爷,希望得到安慰。可是爷爷却笑了——原来,蛇是神农氏的守护神,它用特殊的方式帮助了自己的孙儿摆脱困境。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先民们对蛇的敬畏,同时也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尝试驯化这条神蛇了。毕竟,只有那些最强壮、最聪明的人才有可能征服蛇并成为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