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宝是什么生肖?
“献宝”不是个成语,而是个俗语、熟语,含义不明确,没有具体出处,可能来源于民间故事或者坊间传闻。 《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旧时指将珍宝送给帝王,比喻把珍贵的东西无偿地提供给人民,或把自己所有的全部贡献出来。”这个解释明显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献宝”的“献”并不含有“献给”的意思。 “献宝”的“献”是“拿东西给别人,有时表示恭敬”之义——如“奉献”“献出”等,但“献”后面一般接的是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我”“你”“他”等;而“贡”才是“进献”,即主动地“献给”某人。所以有人说“献宝”就是“进奉宝物”,这种说法非常准确。
“宝”字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个“宀”(读biān),表房子之意,下面加“一”,意为房屋里只有一件东西,表示这件东西价值很高,所以“宝”有“贵而贵重”之义。比如“宝贝”“之宝”“瑰宝”“珍宝玉器”等。 “献宝”就是向君王展示宝物——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展览”。但是这里的“宝”不是指实物珠宝,而是象征性意义——代表天下所有珍宝之物。 这种形式的“献宝”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祭礼,源于上古时代的“拜天礼”。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大宗伯……王有事于五祀(五方上帝)则献宝。”祭祀的时候,要献上奇珍异宝,表示对上天的尊敬和感谢。 这种仪式延续了几千年,到宋真宗赵恒时期,有了明确记载:公元1012年的正月,皇帝亲自前往泰山举行典礼。
《宋史》中详细记载了这场活动,皇帝带着“玉辂(lù)”,“金盘”,“银碗”等礼物,在“青毡帐”里摆上“三牲”(猪头、羊、牛),进行“拜天”仪式后,然后赏赐群臣。
类似的“献宝”礼仪,到今天还在某些地区盛行,不过表现形式已经远远不如古代那么复杂和隆重。比如在藏族、羌族等地区,每逢佳节,人们就会把自家的宝贝都拿出来在大街上展示,互相欣赏,这种习俗叫做“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