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多几天?
2018年3月——2019年2月底初试结束 3月 ——4月初复试,调剂准备 4月中上旬调剂开始,至复试结束 6月份毕业设计(论文) 7月中旬毕业 8月底收到拟录取通知,至复试结束 10月份开始准备工作
总结:两年半的时间,其中一年在备考,一年半在找工作,找工作的时间又大致分为两段,一段是研究生入学前的暑假(2个月),一段是研究生入学后的寒假(3个月)。所以如果按时间跨度算的话,我整整准备了四年! 但要是按每天学习时长计算的话,我大概是准备了三年多一点,因为很多假期我在游玩的同时也会抽时间为考研备战,而有些实习和授课的日子我也并没有完全放开。
在正式准备初试之前,由于本人对科研一无所知,所以我看了一些关于考研报名的流程以及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等攻略,大概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建议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耽误初试复习进度)。本科学的是设计,但是兴趣不大,想换个专业读研,于是选择了现在的这个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由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质,能选择的学校不多,最终确定了四所学校,按照难易程度排列,分别是A、B、C、D。 A学校的考试科目为我目前所考科目,而且参考书并不多,只有两本,所以在准备初期,我花了很多的精力来看书、做笔记、做框架,希望能将两本书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到后来我发现其实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很低效的,因为在初试阶段,命题组是不会让你得到试题答案的,所以不管怎么钻研,试题本身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或者说是有很多答案的。在后来的复习中,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背诵和理解上,对于知识点的细化整理反而做的比较少。
B学校和 C 学校考试科目均为五门:政治、英语、思想理论(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历史、文学或语言学。但是 B 学校两门专业课的考点较为灵活,需要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而且题目多为论述题,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而 C 学校两门专业课一门是填空、选择、判断,另一门是简答、论述。所以从考试的科目性质上,BC 学校更适合本专业基础扎实,善于归纳和答题的同学。ABD三所学校考试科目相同,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一都是全国统一命题,难度较大,需要早点开始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