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分类?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考试制度分为两类,即统考和联考; 其中,1986年至2995年,我国实行的是统一考试的选拔方式,考生报名参加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简称“统考”),国家按照考试成绩直接挑选录取,部分特殊情况需要加考或者免考的除外。 自1996年起,教育部开始推行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一部分高校开始自行命题、自主招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定线、自主招生”“初试+复试”“申请-审核制”等等的初试选拔方式,这种招生模式至今仍在继续。 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在哪呢?
首先,两者的招生对象不同。 统考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往届毕业生。而调剂生则需要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才能参加。 其次,两者的考试科目要求也不同。 以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例: 统考科目中,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由全国统一命题,数学(一)、数学(二)等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或区域联合命题,专业课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而调剂生的初试考核科目需要满足调入专业的初试要求,一般与统考试题难度相当。
最后,两者在录取标准上也不尽相同。 从分数上来看,一般情况下,调剂生的初试成绩达不到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要求,但是达到同一学校同等学历(特殊要求除外)专业的基础能力线者,可有机会进入复试。 而一些学校在执行国家线的同时,还会设置学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要不过这个线,哪怕达到了A区的线,也会被淘汰。 对于那些报考名校且初试成绩过线的同学来说,能否被录取就要看能否赢得导师的喜爱了!
总之,两种选拔方式各有利弊,考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如果选择了调剂,意味着第一目标的院校和专业无望,大家在着手准备调剂工作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所有可能影响自己调剂结果的因素,提前谋划,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制定方案,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