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如何教?

申佳兴申佳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必须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正处在由小婴儿向“大”婴儿转变期间。与“大”婴儿相比,他们还不善于与人交往,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局促不安,胆怯、害怕;与小婴儿相比,他们又表现出强烈的交往愿望,想玩别人的玩具,但还未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常常以抢夺来代替。他们对成人的依赖十分明显,刚上幼儿园时常有哭闹、不愿上幼儿园的情况。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愿意探究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如看到一条毛毛虫也想去抓。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人,说“不”已成为一种习惯,如听到别人批评就回答“不”,别人问她姓什么,也回答“不”,甚至有人还在地上捡了一个小石子拿着,老师说:“把石子扔到垃圾筐里!”她一边说“不”,一边扔到了别的地方。小班幼儿的情绪变化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常常“破涕为笑”等等。

了解以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刚接触小班的教师来说可有准备地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极弱

小班幼儿大多刚过三岁,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一时不能适应,吃饭、入厕、喝水、洗手、入睡前脱鞋、入睡前脱衣服、睡觉、睡醒后穿衣服、户外游戏(活动)等日常生活都得依靠老师的帮助,有时还会受到意外的磕碰,更不用说防范那些来自外界的人身伤害了。而且,小班幼儿大多还在吃手或吃玩具,饭前便后不习惯洗手,喝水时也不习惯漱口,有时还不小心吃了掉到地上的食物,有时还误将外貌类似的物品当作食物等,这都是小班幼儿易患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小班幼儿的保教,要把生活的保育和教育置于首位,在保育中施教,在教育中渗透保育内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使幼儿不仅能够健康地成长而且能够增强自信心,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充分和谐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实施保教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从简单到复杂,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

小班幼儿的生活能力、社会认知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等较为薄弱,且他们正处在向“大”婴儿转化的时期,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比“大”婴儿强,好奇心比“大”婴儿弱。因此,对小班幼儿所传授的内容应以简单、具体、最容易为幼儿接受的为主。如教育幼儿爱护五官,使幼儿懂得不能挖耳朵、抠鼻子、使劲挤眼斗气,但暂时还不能要求幼儿会保护眼睛、听力等。

由于小班幼儿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时期,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对外界的新鲜事物还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活动的范围基本在幼儿园和家里,其他地方也去的不多,对较远和陌生的地方以及外界环境中一些对他们来说不常见的物品,他们不大熟悉和感兴趣。所以,教育小班幼儿应该先从他们直接熟悉的人、亲人、老师、离幼儿园较远或较近的环境和身边熟悉的物品着手,如先教育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不要乱跑、不要乱抓和吃陌生人的东西;看见生人要主动躲开等,再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从简单到复杂,从近到远,从幼儿能马上接受的最具体的事情开始,让幼儿从简单、具体的事情中得到经验,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知道我是在学习,我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只有幼儿从最容易接受的事物中学到了经验,得到了满足,才会逐步产生探究较远离现实的事物的兴趣和愿望,才能更好地学会自我保护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原则,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内容的编排首先应从卫生习惯的逐步养成和安全意识的逐步建立着手,然后是幼儿逐步扩大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教育,且卫生习惯、安全知识、社会生活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有序地在各册中安排。

2.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及游戏之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环环相扣的,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吃饭、入厕、喝水、洗手、户外游戏、睡觉等事虽小但与幼儿的健康息息相关。小班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