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老师送礼吗?

魏乐佳魏乐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的孩子在江苏无锡一所小学就读。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家长就面临着给教师送礼的问题。我们这里风气比较不好,送礼成了家常便饭。一般是家长相互之间送,金额不等,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也有给老师的礼物价值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

给学校的老师送礼,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搞好关系,让老师格外照顾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在班级成绩比较优秀,老师也比较欣赏他,因而我也不想送,但担心不送的话,老师会偏心对待其他送礼的孩子。面对这种普遍的歪风邪气,我究竟该不该送给老师礼物呢?

评析:

孩子上小学了,这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不少家长感到教育孩子更费神了。孩子在学校是否遭到歧视,是否受到特殊照顾,学习成绩是否名列前茅,这与家长给教师送礼较多者关系密切。不给教师送礼吧,怕老师把孩子当外人,不把孩子放在眼里;给教师送礼吧,又觉得这样贿赂教师不好。其实,给教师送礼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种不良风气的蔓延,是一种糊涂不明智的表现。

一、给学校老师送礼,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

学校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园地。学校应该宣传共产主义道德、革命传统、优秀文化,给青年群众作表率。全社会都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都渴望给青年以良好的启蒙教育。家长给教师送礼,和这种行为格格不入,也是一种不良风气。如果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收礼,这就是一种集体腐败。如果教师只收当地大款大婆的礼,收礼不多者就被挤出去,这种风气更不好。

二、给学校老师送礼,是不明智的,不理智的。

明明国家有规定不许老师收礼,可送礼者怕不送礼者孩子受优待,受偏爱。尤其是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不惜重金厚礼向老师贿赂,以求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格外关照。还有的家长,希望藉此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好感”,取得联系和方便,以后有求时,老师能够帮忙。这些送厚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学有特长,多半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在幼儿园里是大爷、小姐,在家是捧在手心的“小皇帝”、“小公主”。以重金厚礼行贿老师,在他们看来是应该的。家长的这些不良心态,错误的思想认识是造成老师收礼的原因。家长送厚礼给老师,这种私下里的活动不光明,不君子行为,与求学的孩子们含辛茹苦的培养目标很不协调,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任。

三、不给学校老师送礼,让学校老师拒收礼物,这很难做到。

要让学校所有老师做到不受贿受赠,一律坚决拒收礼品,这很难做到,不可能做到。这就像社会上的公务员,不收礼就不可能做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们的收入就不能保证。教师收礼的情况,一般可分为几种:

1、不明款礼物。这是指送礼者不愿表达其真实用意的礼物。例如,送礼者请教师补习功课,或给成绩较差的同学补习,或请教师给孩子补课,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就说是“一点心意,表示一点心意”。

2、注明款礼物。这是指送礼者将送礼的目的写在礼物之上。例如,教师节送教师一束鲜花,在赠送的时候,附上一个写有“教师节敬送”字样的卡片。这样的礼品比较明显,虽然有了“提示”作用,但教师如果收了,心里会很不安。

3、“充公”礼物。为了规避法律和政策规定,送礼者又不敢直接送上礼物,便故意含糊其辞,“这个礼物,是送到学校公用的”,“送给他家的孩子能读书,这是好事”,“送给大家都使用,教室里用得着的”,以此来表明这不是赠送给某一个的私人礼品,而是捐献给学校公用,或捐献给教育事业的。这种类似“借口”的送礼,也是一种权宜的措施,教师如果拒之门外,他们就会暗地里挖空心思,想其他“妙招”。

4、新套路礼物。这种礼品比较新颖,具有现代气息。那就是,以祝贺教师新婚、生子为由头,以祝贺教师生活美满、家庭和睦为内容,以赠送礼物为形式。如新家具、高级日用品、金银工艺品等。

四、给学校老师送礼,家长常常是得寸进尺。

一旦家长向老师行贿,获得了一时的“便利”,就可能会变成一种习惯。老师不送礼,就可能得不到家长的好处,也就无法使孩子更加进步,更有成绩。在老师面前就要忍气吞声。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就得不偿失了。家长给教师送礼,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不良风气蔓延,更是一种糊涂不明智表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