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肖和丑肖有哪些生肖?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研究了一下,分享一下我的结论! 首先分析「美肖」,这个比较好找,直接上图吧! 上面这张表是「不同国家对于美的定义」的投票结果,数据来源于搜狗输入法的「最美汉字」评选。 从「不同国家的人,对『美』的概念」的投票结果来看,排在前面的都是中文里的常用字,这也印证了我们的第一个结论——「美是主观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第二个结论:「对于『美』的定义,与文化及教育程度有关」。这点在表格里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但为了验证这一点我没有犹豫太久,直接找了三份不同样本数量(50,103,324)的问卷,让受访者对上图中的10个字的颜值进行打分(0非常丑;5一般;10非常帅/美)。 三份问卷的受访者的文化水平都在大专以上,年龄分布在20-60之间,地域分布相对均衡。
为了让结论更可靠,我将每份问卷的「很丑」「一般」「挺好看」「很好看」四个选项的得分算出来并做成柱状图。 通过对比这四种情况在每份问卷里的出现频率,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国家的人,对『美』概念」的排名略有差异,但「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同『美』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结论却出现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 比如在美国,虽然华裔美国人(American born Chinese,ABC)占少数,但他们在接受美国主流教育后,其子女在颜值评价时呈现出与白种人相近的偏好(见上篇推送)。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结论:「较高学历者更认可『美』的存在」。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我可以引入另一个实证研究的答案——来自百度百科词条「美的定义」的访问量(截至2018年9月)。 在这个统计时间里,“měi”作为形符的访问量为78887000次,“美”作为形符的访问量为232996000次,加起来总计311883000次。而“chóu”作为形符的访问量为106743000次,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半的「美肖」赞同者是高识字率的。
不过,既然「美肖」来自于「不同的国家的人和地区的人对于『美』的概念」的投票结果,为什么我的结论会是高受教育程度的参与者的审美偏好呢?其实,因为「美」是一个抽象概念,人们难以对其进行清晰定义,于是选择了「以己度人」,将自己对于「美」的印象投射到别人对于「美」的判断之中。而在「自己是否美丽」这个问题上,高受教育程度者与低受教育程度者在印象特征上是基本一致的(参见上篇推送),于是他们的审美偏好最终走向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