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常州中考难吗?
作为去年刚参加过常州中考的家长,我想讲讲我孩子这一年的心路历程。 (先上成绩单) 常州今年中考总分是730分,我家娃考了699 (语文115数学83英语140物理96化学94历史政治A+)这个成绩在常春藤学校里也是倒数的水平了。。。
一、关于择校
1.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所学校的优秀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其次我们要知道,学校的优劣是和孩子的学习基础相对比的——如果孩子本来就很优秀,那对学校的要求自然可以适当放宽;反过来,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一般,那么对于学校就应该追求高要求、高标准。 拿我们家长圈里流传的“清北”录取人数来举例:
上外附中:1-2人 华二附中:5-6人 上实:3-5人 人大附:4-5人
北大附:5-6人 北师大附属实验:5-6人 首师大附中:4-5人 清华附中:5-6人
这四所学校被称为北京六小强,也是公认的好学校。以人大附为例,根据网络数据,今年人大附的清北保送和自主选拔一共是21个人(含男生女生),也就是说每30个毕业生就有1个能上清北!这样优秀的高中在我们看来似乎已经是天花板一样的存在了,但是放在全市范围内比较,它的录取率其实是很低的:
1中:12-13人 2中:11-12人 5中:13-14人 7中:10-11人
9中:15-16人 10中:9-10人 11中:10-11人 12中:12-13人
市北:15-16人 朝阳:13-14人 海淀:12-13人 西城:11-12人
这些学校今年的中考录取率大致在1%~2%之间,比人大附低好几个数量级!这些学校里有的出了不少清北的学生,但是整体来说每年能上去的也就那么十几个,这些学校加起来覆盖的学生数也没到三成,剩下的七成多学生难道就不配拥有好的学校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在孩子初中阶段接触过很多人,有来自外地的家长,也有本地普通校的同学和家长,我们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选择真的大于努力。一个好的选择会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也会让孩子更容易达成目标。
因此我认为对于孩子而言,选择合适的学校远比拼尽全部力气考上一个好学校更重要一些。因为合适的学校里有着合适的教育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让孩子们轻松驾驭更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如此良性循环,孩子们就能越学越轻松,最后实现赶超。
2.家长们在选择初中的时候往往非常看重学校的升学去向,但其实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能否适应学校的节奏,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否科学,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家校沟通等。
当然升学去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毕竟谁都不想自己花心血培养的孩子最后去了不好的学校。在这里我无意指责其他学校,只不过就我所了解的各学校的出路情况做一个分享:
四星高中:1~2人 八星高中:5~6人 民办高中:5人左右 以上统计的是高中段的学校,至于初中部的学校出路我没能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但据我所知也是各有不同。有些学校会把绝大部分学生的出路都限制在本地生可考的几所高中里,也有一些学校能给孩子多些选择的机会,例如外区和外省市的重点中学。
选择适合您孩子成长轨迹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学校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