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育主题是什么?
“立德树人”,这是201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到的。 “德”是什么意思呢? 《大学》中讲到大学之道的三个步骤:知、止、定、静、安、虑、得。 其中的“德”是“得”的意思,也就是有所收获,有所得,这收获是什么?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品德。 “人”是什么意思呢? 《中庸》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人指的是天下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群众。 所以说,德是人品的收获;而人不单单指个人,更是指广大的人民大众。所以“立德树人”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们拥有美好的人格,拥有高尚的品德,能够成为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 这其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活向往。
那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我的理解应该是从“育人”到“塑人”。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而这五育当中除了劳动,其他都是素质教育的范畴。 所以我们学校一直努力做的也就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 那怎么进行“树人”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课程和活动两方面来落实。
首先在课程建设上,我校一直坚持开设以“树仁德”为主题的人文学科课程,如文学名著、哲学与社会、政治与法律、艺术欣赏等。另外还设置以“立身智行”为内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电工、机械制图、汽车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美容美发与造型等多个项目。确保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具备一技之长。 其次,在活动开展上学校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每年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文明礼仪伴我行”“法制教育宣传月”“安全教育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