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几线城市2019?
最近,被2019年城市等级划分震惊到。 居然把鹰潭划归为三线城市!!! 我大鹰潭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落到这种地步[手动摊手脸] 先来看看关于这轮城市等级划分引起哪些人的激烈讨论吧。 这篇文章底下,吐槽最多的就是南京和杭州,毕竟作为省会,除了北京上海,跟其他省会城市比GDP确实有点丢面子。
再来看看大家认为的“反例” 比如合肥,GDP低于南京,却高于厦门; 比如福州,GDP低于宁波,却高于珠海; 甚至还有人拿苏州、无锡来举例子,说它们人口比天津少,但GDP却高于天津。(嗯?难道不应该是苏州、无锡的人均GDP超过天津吗?) 看来对于这一项指标,人们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所以,这会不会是衡量标准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项经常用来衡量城市的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 这个数据最能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而收入水平高的人,消费水平也会更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更显著。所以这项指标应该能反应城市的发展质量了吧? 我们来看看不同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对的,这就是2018年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 其中,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57346元,新一线18954元,二线城市16839元……
那我们的鹰潭呢? 2018年鹰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9.19元(全省份第六低哦) 收入这么低,那生活水平是不是也很差呀?也不是哦,看看2018年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再看看不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从这张表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经济越发达的城市,消费越高。 但并不是这样。 比如,在可支配月收入5000元的条件下,北京的消费水平会很高,因为北京的房价贵、交通费贵、生活用品贵…… 但如果在可支配收入只有三四千的小城,同样可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 所以啊,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水平。 再来看最后一个指标 ——人口数量。 这里选取了三个代表,分别是哈尔滨、石家庄和汕头。 因为它们的GDP相差不大,但是人口数量差别明显。 首先来看GDP最高的深圳市,其人口密度高达4364人/平方公里,相当于每个平方公里都有600多个人挤在这块地上。而同样是省会的郑州就略显逊色了,人口密度不到深圳的六成。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个表格里其他城市的人口密度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在国土面积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生活质量肯定好不到哪去。 当然,有人会拿一些特例来反驳我:“你看香港,GDP那么高,人口却只有七百万,人口密度居世界之首。” 是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土地只占了大陆面积的百分之零点七。如果放在全国范围比较的话,它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排在全国前列。 但是别忘了,香港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它拥有的银行、贸易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可都是按平方米计算的。这些高大上的行业占据着香港大部分的经济总量和就业机会。 如果要把香港和内地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较,那就没必要用GDP来衡量了,因为这没法反应真实情况。 真正能够反映城市民生福祉和人民创造能力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这两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