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什么年多少天?
公元纪年法(格里高利元年)是以耶稣基督的诞生之年作为起始点,公历1年为365.2425日,平均每年约为365天;公历每年的第一周定为新年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不过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每年的元旦并不是冬至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了调整日期,每四年会设置一个闰年,在2月多加一天,把今年的第一天和新年的第一天拉到同一天,也就是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和阳历的1月1日重合在一起。这样推算下来,2018年是公元纪年中的平年,共有365天。
而农历的2018年则多了几天,是因为今年含有三个立春。古人发现每个月的天数不是定值,有缺一天的时候,就把这个月加上一天,作为下个月的闰月,也叫“闰某月”,如闰四月、闰六月等;也有月份加了两天的,就叫“重某月”,如重四月、重六月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十四节气之大小暑中间,芒种后十五日在小暑前,为小暑。大暑后十三日在处暑前,为立秋。秋后九月白露前为一伏,十月寒露前一伏,十一月大雪后一伏,十二月小寒后一伏,共三十六伏。”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周期确定的,每个节气都对应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这种位置变化带来的后果是,每年的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有固定的公历日期。
但是,由于太阳的周年运动不是一个正圆,因此各个节气的具体时间并没有固定的公历日期,而是在公历某一时间范围内变动。 农历的时间计算除了要考虑“闰月”“重月”的问题还需要考虑“节令”问题,即某个节气出现在某一个公历日期。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可以参见这篇论文: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