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生肖过了是什么?
其实啊,咱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仪式感”的人!没个节过节,就要过个生日,要过生日,就必定要吃个蛋糕,不吃饭也行,但蛋糕必不可少;每个节日都有他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比如春节,就来源于贴春联、守岁、拜年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这种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食”文化、“乐”文化和“礼”文化。 那么说到这里,就应该说到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吃饺子”了——因为饺子有“食”与文化相结合的意义。
《礼记·郊特牲》中记载道:“诸侯夕月,祭月。天子以犬,诸侯以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侯在每个月的月末都要祭祀月亮(注:古代贵族每月月底都要祭月一次),而天子在每季的最后一个月也要祭祀月亮。祭祀的方式以周天子为例,是“特牲”:用一只羊作为祭祀的牺牲。为什么是羊而不是猪呢?因为在周人看来,羊是大礼所用的牺牲,而猪则是平时祭祀或者宴客时所用的牺牲。
我们现在的农历月份与周朝时的农历月份是不一样的。现在农历一月叫做正月,二月叫做二月,三月叫做季月等等……这正是因为每个月末都要举行“祀月”活动的缘故,所以每个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都要拜月。而吃饺子就发生在“祀月”这一活动中。 据汉代崔寔所著《四民月令》中记录:"冬至之日,至短极也。阳气始萌,白昼稍长。冬至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逐渐移动,因而北半球的白昼渐长。故汉代以前,北方冬季昼夜大都需要屯积粮食,少食冷食来应对冬天漫长的黑夜。"也就是说,从汉唐开始,中国北方的冬季就已经相当寒冷了,白天很短,晚上很漫长,需要储存很多吃的以备寒夜。
同时代出现的另一件与节气有关的物候现象,即“腊祭”。“腊”在甲骨文中表示用绳捆起来的意思。金文中有“祖腊”二字,表示祭祀祖先。《礼记·月令》中也记载了“腊”的含义:“天子乃祈年于天地、百神,驱邪气,大祠。”意思是到了十二月,天子就要祭拜天地、鬼神,用“蜡”祭祀百神,以此驱赶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