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天是什么生肖?
“羡”通“砚”,指石屑、研磨后剩余的墨块。《礼记·檀弓下》:“赵简子疾,五日不出室,齿痛。其妻之弟代齿之人,敛敛而退。东野云:‘此非人君之言也。夫齿,人体之所重,而又疾之,是以病且怠;人之血气,温则盛,寒则衰,是人之所以病且怠,而不得使人者,阳气也。今久不出室,非阳气不布乎?’ 孔仲尼曰:‘然!丘之不瞑,何也?’ 东野答曰:‘明王之治天下,使贤者思其德,而不敢远其道,民望政而兴,不见令而息,如影随形,如响之音,是贤者思其德而无远其道也;民望政而起,见令而休,是百姓之不知所以然也。若吾子之不瞑。’孔仲尼曰:‘善哉!’”
由此可知,“五日内不出室”与“三日不寝”都是古代天子病重的传统礼仪,不可逾节,否则就是违礼。而司马迁在叙述白起之死时,说其“武安君既死,昭王拜任嚣为秦始皇将军”“任嚣病且死,召赵佗语身后事。”可见战国秦晋之风尚在,君王虽疾病仍坚持处理军国大事。 “五日三夜不出房”却是方士的妖言。据载,汉武帝好神仙,服食丹药,求长生,“及居甘泉宫,常法寿星象,戴远游冠,服五色縠,背有九翚扇,佩六玉。”(《史记·孝武本纪》)又“作金人,其法取铜铁铸为之,象天子端冕,而衣黄衣裳,置户牖之间。”(《史记·封禅书》)
如此铺张奢华,劳民伤财,终不能延寿,武帝死后,这些奇巧玩意儿也没能带走。当然这些都是迷信,但是汉代社会普遍相信人可以通过饮食、药物、起居等方式改变体质以延年益寿,这在西汉末年已经十分流行了,王莽“初,莽母生莽时,梦上太阳,日月相并,光明耀眼。于是,后世人称之为“日月并明”。他在位时,诏百官都叫他“日月光明皇帝”,还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始建国”。”(《后汉书·王莽传》)。东汉时期,“汉章帝建初八年,尚书令韩棱等上言:‘昔汉武帝服神丹,欲以此延年却老。’帝曰:‘朕命在天地之间,若灵丹之功,诚如所说,至神至妙。’明年崩。”(《后汉书·章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