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字比喻什么生肖?
“傣”字的字形,上面是一个“人”字头,下面一个“台”,合起来像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台上(特指佛教僧人)。 那么,这个字形暗含了什么含义呢? 我猜:这个人是佛祖,下面这个台是须弥山。整个字形的意思是指:释迦牟尼站在须弥山上宣扬佛法,即所谓的“佛光山说法图”“降伏外道”。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譬如工画师,分布种种色,用诸颜色笔,绘出种种像……如是世间人,不能知佛意,也如工画师,不能了自性,妄以五蕴盛,欲界色为主,谓我皆是心,而彼无分别。” 这种“画”的意象在佛经中其实很常见,所谓“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如镜现众像,示觉了不知。”(《圆觉经》卷上) 因为人的心、意、识就像工画师,能够描绘种种法,于是有了万物万相。
当然,这些相不是实体,只是各种“相状”,也可以称之为“假相”。 如果把人比做佛像,这其实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概念划分方式之一:人是能思维的理性动物,其他动物都是感觉的感性动物——这里的感觉和思维也是“相状”,也就是“形相”。 所以人作为佛教徒要修成佛,首先要去除这些“相状的染著”——这就是六根清净,远离尘缘。 但既然已经是“相状”,就少不了有“因缘”和合,所以说“若离一切相,即一切处皆不可得。”(《金刚经》)
所以啊,人要是真的想修成“正果”,就得放下一切“相状”,包括放不下的“人相”——也就是连自己也放不下,最后才能圆融无碍。 不过,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实际上没有人真能修到如此透彻,所以才有了“渐悟”“顿悟”之分——“渐悟”是说人通过一步一步地修正自己的“相状”,最终达到圆满;“顿悟”则是说人在某一刻突然醒悟,过去积累的功德使他在那一刻达到了圆满。这两种说法其实只是对“修行者”心态的一种描述而已,实际并没有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