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出什么生肖?
“万物之中,动物最灵;人性本恶、兽性本善”,这句老俗语形象地说明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智慧(文化属性),而所有生物的共通点就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和欲望。 《礼记·檀弓下》有记载“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子不食,闻其母之声不绝,故君子有余忍,若何?曰:“父母之爱子,博而厚者也”,所以人会有母爱无疆,舐犊情深,虎毒不食子等自然情感流露,可见动物之间也有亲情,也会相互关爱。 但动物间的互助行为是有限度的,只限于同类或近亲之间,不同类或异种间却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动物之间为了获得食物、水源或者逃避天敌,会相互竞争甚至为了物种延续而采取攻击性行为,这种争斗往往带来伤害甚至是死亡。 所以从“自私”的本能上讲,一切生命都是自私的,所区别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而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的关系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只不过人为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使得我们形成了“人定胜天”“战天斗地”的英雄主义气概,总是想着依靠人的智慧和勤奋去改变自然,征服自然。
殊不知,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应该尊重她、养护她而不是挑战她、破坏她。 我们应该明白,人和自然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统一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善待自然,才能赢得自然的回报。 反之,如果人类一味贪婪地攫取自然,最终受损的将是人类自己和人类的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