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字是什么生肖?
《说文》中有解释,“羲和,少昊之臣也……居虚,行仪南方,主四时。”可见羲和(即羲仲)是少昊的臣子,居住在曲阜(亦称“墟”),管理四方百神,并负责制定时辰。而其兄弟叔均则主管白昼与黑夜的时间分配。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载,“昔者,太皥氏始为日月之行,故休于东,作日月之象,谓之大皞。”大皞就是太皥,也就是伏羲,此处的“休”,指的就是“羲和”或者“羲仲”。
东汉高诱注《淮南子》时也说:“大皞,伏羲也,盖神灵不测,所以能移日回月。”也就是说,伏羲有能力让太阳和月亮进行空间移动,以调整昼夜长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有类似说法,“律吕调阳,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这里的“鸠”就是“伯劳”,别名伯布雀、火斑鸠等,属于小型鸟类,而“鹰化鸠”就是指的“鸷鸟厉疾,草木萌动”。
在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则有“伏羲氏,日月之象也;女娲氏,天地之神也。”(《谈天篇》)明代学者张岱年先生,在对《易经》中的“易象”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之后,在其所著的《周易义例》中指出,“我羲仲、羲伯,主四时者也;我女娲者,主土者也。”“仲春者,二月之气也;孟夏者,四月之气也;秋分者,八月之气也;冬至者,十二月之气也。”
可见无论是“正月启明”还是“仲春阳盛”又或者是“秋分时日”以及“冬至白天最短”,这些被古代哲人关注的自然现象都有着一定的科学内涵。它们不是单纯的自然记录也不是纯粹的语言符号,而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人类适应环境、把握时节所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