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指什么生肖?
这个“涧”字是“两山之间的流水”的意思,在《辞典》里有个例句:“汉高祖刘邦斩蛇,有赤帝子血溅龙衣之事……故以蛇配龙而称为‘赤龙’,亦即‘涧水’的谐音。(第489页)” 由此可知这“涧水”就是“赤龙”“火珠”,即是“蛇”或“火龙”;因为蛇或火龙都会发热,所以这句诗的意象便是说一个人(诗人自己)像一条被关在地下的“火龙”,又热又痒,急于“飞腾”。
当然,这个诗人很可能确实是用了一种民间传说里才有的事物,来暗喻他自己难以排遣的政治苦闷和情感躁动。那么这句话其实就有点类似于今天人们说的“我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但是如果仅仅如此,也不过是一首普通的抒情诗而已,似乎并不值得特别称引。这首诗之所以被人反复称引,主要是因为它后面两句诗: “自怜非是无端处,莫爱风流爱圣人。” 这好像是在劝慰别人,实际上却正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痛苦和矛盾: 我现在这种状态,难道真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的吗?为什么我会这样?究竟是谁的错误? 是的,这一句中的两个“人”字,分别指代的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一种是有“情怀”的“文人”,一种是善于“谋生”的“常人”。
于是这个问题就变成:当一个文人面临穷困潦倒的困境时,究竟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像屈原那样),还是放弃自己的想法,向现实妥协呢? 过去我们评价文人和他们的作品的时候,经常使用两个概念:风雅(文雅)与低俗。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在古代其实是相对立的概念:
风雅:从容不迫、举止有度、讲究情调、追求美感。 低俗:急于求成、不顾形象、缺乏审美、追求利益。 一个风雅的文人,即使穷困潦倒,也不会选择低头折节地去“求”功名,因为他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路。但是一个低俗的文人都做些什么?他可能为了生存而做任何事情——包括出卖自己的才华。
古代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作家,都是贫病交迫而死去的:元代的张养浩,明代的倪瓒,清代的洪亮吉,等等。 那么到了现代呢?情况有没有变化?我认为也是有变化的:当代的文学博士已经不再像古代的文人那样纯情专一,他们往往同时具有“文人”和“俗人”的双重人格。比如说一个文学系的研究生,他可以一边认真地研读《红楼梦》,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言情小说;也可以一边悲愤地抗议政府的教育政策,一边津津有味地上网看武打小说。
他们身上既有着“文人”的情怀,又保持着“俗人”的趣味——尽管这两种身份有时候会冲突。 所以啊,现在的年轻人心里面,其实是有两个自我的:一个是优雅聪慧的“女神”,一个是猥琐平凡的“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