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最老的是什么生肖?
子鼠 古代人根据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计算年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正是老鼠出来活动的时间;且“鼠”与“初”谐音。因此用“鼠”来计岁,“子”即指的是鼠年,一年中的第一天就是“子时”,所以子鼠是第一肖。 丑牛 “牛”字在古文字中是“生”的意思。新年就是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岁首”“元旦”“元辰”等,这正符合《诗经·小雅·信南山》中“岁首献羔祭韭”的诗句。而春节这一天正好又是“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丑牛”自然就成了第一肖。 寅虎 老虎被称为“百兽之王”,身上有许多美丽的花纹,而且白天它们躲在暗处不敢出来,只有在夜间才到处活动,正好符合“寅(yin)”时的特征。另外,因为古人称“太阳”为“寅”,而且一年之中每天清晨东方都泛起鱼肚白,就像雄狮怒目圆睁一样,“寅”也象征一年的开始。所以“寅虎”第二肖当之无愧。 卯兔 月相变化每个月都有“朔”“望”“弦”三期,其中“望”时满月当空,“朔”或“弦”时期初月如钩。月亮有阴晴圆缺,正如人的一生有酸甜苦辣。“月圆”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幸福;“月缺”则像游子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恰如李白《静夜思》所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中有“桂树”和“吴刚”。传说月中住着织女,她拥有可以穿超光速飞行的宝衣——霓裳羽衣,每年的七夕(七月初七)夜晚会降临人间与自己的情郎相会。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卯时正是上午五点至七点之间,这个时候月光渐渐退去,太阳缓缓升起,兔子开始外出觅食,故得此名。
辰龙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除了日晷、漏壶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装置叫“辰圭”——就是将两块长方形的玉板通过立轴上下摆放,每块上刻二十三圈,代表二十五天,每天上面的一圈相应移动,一年刚好移动一圈回到原位。这种玉板被放在专门的房间里,由专人负责观察。具体做法是由两个专人分别盯着两块玉板上的刻度,并仔细观察每一圆圈上九条竖线的位置,以判断具体时刻。这条观察记录的时间和方位的变化规律就被称为“辰圭之制”。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地位最高的动物,据说它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礼记·礼运》中说它“得水则为龙,得土地为丘山”。可见它在水中和陆地都可以自由活动,这与“辰”的含义不谋而合,故“辰龙”第三肖。
巳蛇 在十二地支中,巳和午都是阳火,不过午属丁火,巳属丙火。古时人们把烛火悬挂在房梁上,当夜间需要照明的时候,就举着火把出来劳动或者走动。如果这杆火把位于房梁的正中央,那么时间就正好是“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另外,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经络和自然界的时间方位是有相对应的。人体腰部以下的经脉都属于阳经,腰部以上主要是阴经。而巳时正好位于一天的阴阳交汇之时,这个时间节点也是最适合调养经络的。 在十二属相中,蛇是最聪明灵巧的动物之一,而且昼伏夜出,行动诡秘,恰好和“巳”的特征相符,所以“巳蛇”第四肖。
午马 马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它的眼睛非常灵活,能左顾右盼,前视后看。而且马的性格刚烈,善于奔跑。在万马奔腾之际,只有它才能脱颖而出,故“午马”第五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