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山中生肖有哪些?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也有说是子鼠的) 巳蛇 午马未羊 申猴 酉鸡戌狗 亥猪
其中,辰、申、戌为阳,子、午、未、卯、酉、亥为阴。所以,山中的老鼠和蛇,洞里的牛和水里的马都属于阳性。而阳中又有阴阳之分,也就是说,这些动物又各分公母。子鼠中有阳男阴女,辰龙则是阳盛阴衰。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几种动物作标记,说法不一。一种认为,这是十二地支与十二属相的对应关系。另一种则认为,这十二种动物象征农历十二月所生的植物,它们象征着“冬去春来,万物生机盎然”。还有的说,这就是十二个时辰的时辰星。
总之,这些说法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以及他们的想象力。不过,这种用动物记时的方式却并未延续下来。现在使用的二十四时刻制是在公元1582年开始实行的。当时,罗马教皇决定以耶稣基督降生的年数作为纪元,这一年被称为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称为西元XXX年。
与此同时,罗马教皇颁布诏书规定,在罗马帝国所属的各个行省一律采用公历。这样,西方世界普遍采用了新历法。随着世界贸易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这种历法传入中国。我国古代使用的是十二干支纪日法和二十四节气,这种计时方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于是人们借鉴了西方的历法,于光绪二十三年 (公元1897年) 编写了《最新阳历算字》。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地球自转的时间是24小时,分为0°到360°十个温度带,每温度带被划分为两个半区,每个半区再划分出四个节气。这种假设被后人称之为“地球自转说”。
尽管“地球自转说”被很多人接受,并沿用至今,但并非无可挑剔。因为在现代天文学理论中,根本不存在“温度带”的说法。
子鼠。十二生肖排名第一的鼠是哺乳动物,属于啮齿目鼠科啮齿目的动物有483种,鼠科的动物有339种。常见的有家鼠、田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沟缘鼠、兔鼠、竹鼠和麝鼠等。
十二生肖中的鼠是褐家鼠或黄胸鼠。褐家鼠体大,长220—260毫米,尾长。眼和耳都大,体背褐黑色,腹面灰白色,尾巴毛稀,全呈黑褐色。它栖息于水塘、河堤、桥洞、山脚、下水管道、储货地下室,多在夜间窜跳乱跑,寻找食物,偷吃庄稼、粮食。它也是流行性出血热和鼠疫等疾病的传染源。黄胸鼠体型比褐家鼠略小,耳廓长,几乎超过眼眶外缘,尾部毛少,黄褐色。它栖息于房内和仓库中,在墙角打洞筑巢,昼伏夜出,吃粮食和水果。
丑牛。主要有黄牛、水牛等。黄牛体型较大,毛大多为棕褐色,牛角向上或向外前方伸展。产于南方者为水牛,体格粗笨,毛少汗腺不发达,喜下河塘,在水里呆上一两天也不会生病,角较大,向下向外伸展弯曲,两角根部常合成一个骨质的核。
酉鸡。常见的有母鸡和公鸡。鸡又叫家鸡,是人类饲养最多、分布最广的禽类,属鸟纲、鸡形目、雉科的鸟。它体型较雉鸡小,喙短而略向上翘,善于刨食,上下颚、颈部和脚部的羽毛,离散如缨状或绒毛状。鸣叫时公鸡引吭高歌,母鸡呜吱——呜吱。翅膀短小,不善于飞行;两条腿较长,善跑。鸡有松鸡、雉鸡(又叫野鸡或山鸡)、孔雀和鸳鸯等。
戌狗。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犬又叫黄狗,俗称狗(与“乖”谐音,有伶俐的意思)。犬科犬属的动物有200种。
亥猪。也叫豕,又叫彘,常见的是家养猪和野猪。家养猪是用野猪长期驯化饲养而成,它在北半球广泛被饲养。头部和下颏部淡青色,其余部分白色。毛短而光滑,头大鼻长,四肢短小,后腿多略向前弯,性情温顺,繁殖性强。喜泥土,爱用泥土洗澡;还喜欢啃食泥土里的蚯蚓。猪多供食用,皮可制衣、制革或制胶,鬃毛可制刷子,内脏可当食品或入药。猪属猪科,有家猪和野猪。
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兽中生肖有三个,是马、羊、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