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生肖属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子鼠丑牛”来比喻时间,这句话也说明了十二生肖中第一位是鼠,最后一位是牛。 中国古人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性将12种动物分为6组,每组一个象征动物代表每月,而每一组的首尾分别作为该月的开始和结束,这就是“地支”。 鼠:夜行动物,住在洞里,喜欢在黑夜觅食。
牛: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在农耕时代耕地的主要劳动力,一般出现在早晨或者傍晚。
虎:夜间特别活跃,喜欢单独行动,白天大多隐蔽起来休息。
兔:喜欢夜间活动,白天隐蔽起来休息。
龙:传说中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行动神秘,与辰时(上午7点到9点)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常有它的身影。
蛇:阴冷而爱钻的蛇类,在阳气渐盛的春季活跃起来。
马:属于晨行者,经常可以看到它在清晨漫步、吃草或享受日光浴。
羊:善良温柔的小绵羊一般在下午的时候出现并食用青草。
猴:活泼好动的猴子一般在上午比较活跃。 鸡:喜欢夜间活动,白天多栖息;
狗:忠诚的狗狗一般早出晚归,帮助主人看守家门、寻回失踪的人或物品等。
猪:憨厚老实,早起贪黑的猪一般在深夜和凌晨最兴奋,食欲最强。
生肖又叫属相,中国人生肖文化的重要体现,十二生肖是用十二种动物来对应十二地支的一种纪年方法。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论衡》。
生肖动物,即组成十二地支并用作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中,除龙外皆为常见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是中国十二生肖纪年中用十二种对应于十二地支的动物来表示人的出生年份,也就是人的出生所属的生肖年份,即人们常讲的属相。生肖纪年与干支纪年相配属,六十年为一甲子。
十二生肖动物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具有比较明显的角色定位,即或“善”,或“恶”,或“有德”,或“无德”,是典型的拟人化的动物。从十二生肖的生辰分析,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十二种动物,涵盖天上、陆地、地下,而天上、陆地、地下又是中国人的空间三要素,是全中国人观念中的三界,这三类动物在时间上、空间上对中国的时空进行了定位,这应该就是中国十二生肖动物的时空文化背景。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动物的由来与中国社会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和家庭结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