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代表什么生肖?
天,在五行中属于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本身对应着阴阳五行: 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在干支纪年中,每逢甲子年、乙丑年……都是阴阳历的“甲子”年;每年第一个甲子日叫“立春”(2月4日或5日),最后一个甲子日为“立冬”(10月8日或9日)。在这60天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次。
地支则对应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除了对应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外,古人还赋予它一种含义:太阳从东方升起,经过天空正当中(南方)落到西方,每天如此,循环往复。把“甲”和“子”放在一起组成“甲子时”;把“乙”和“丑”在一起组成“乙丑时”等等。 所以,用“天”来表示时间,其对应的十神中的“食神”“伤官”所代表的意义也跟饮食有关——食神旺的人能享口福,伤官的人善于表达。 而地支代表的十二个时辰更是直接表示了昼夜更替的时间跨度。从时间上看,“天”和“地”这两个概念确实配得上一对“父母”。
在中国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中,玄武代表北方玄武七宿,分别是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
牛宿,二十八星宿的第十六宿,由毕宿五为首的八颗星构成。其名源于中国古代的纪时制度。古人依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来记录时间,白天有十二地支计时,夜晚则以二十八星宿来划分,称为“星纪”,用“星纪”来记录夜间的“时辰”。“时辰”是古代用来划分夜晚的时间计量单位,将太阳落下地平线至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间分为五个时辰并依方位分别命名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每个时辰为二小时。而每一夜又分为六个星位,按十二纪划分并依纪时命名,称为甲夜一更,甲夜二更,甲夜三更,甲夜四更,甲夜五更。同样依方位甲夜东方称为夜半,丙夜东方称为平旦。
古代纪时方法,夜半二更时分正好是牛宿当头,于是将牛宿称为牛更,后来逐渐演变为牛,而牛更则是演变为“子夜二更”,位于东方青龙七宿的最末端,而对应的西方白虎七宿的最末端则是奎宿,牛宿与奎宿构成夜晚子时纪时。
《说文解字》中对子的解释是,“子:(z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子:象,形,申,声也。子,读若兹。兹,亦儿也”。在纪时制度中,子时为一岁中十二个月的最后一个月,十二,十一月,为阳,阴,两气交接之时,此时阳气萌发,万象滋生。而牛宿所对应的甲子月正是十二月,牛宿被称为夜半,即子夜,正是万象更新,孕育滋长,万物萌发,生机滋涨之时,象征着生机。
牛宿在二十八星宿中排名十六又对应丙子时辰,因此牛又称“丙子”而中国人信奉“以形补形”,故牛气冲天之人,身体强壮之人,都会被形容为“牛气冲天”,因此牛在中国人的眼里就是力量的代表。
玄武七宿,是龟蛇合体,玄龟负青蛇,所以又称“玄武龟蛇”,斗,牛两宿被称为玄武的龟兹,龟兹在藏传佛教中也是佛塔的名称,所以玄武龟就是“龟兹”,是古代的军事战略要塞之地。而斗宿与牛宿,分别代表龟壳的前后。古时的“斗”也是一种与军事有关的武器和容器。
玄武作为四象之一,是中国道教文化的神仙动物,同时也是守护北方之神,玄龟长寿,蛇性缠绵,代表了坚毅,厚道,深邃,长寿,贞操,无畏等。所以,在中国的二十八星宿中,北方玄武七宿,所对应的是“忠心”的美德。
因此紫薇帝星所配属的生肖是牛,因为自古以来帝王都是集天下的,财富,长寿,忠心于一身,同时,牛也是中国农民的主要劳作工具,农业是古代中国的国本,因此牛在中国古代,人民的心目中是力量和财富的象征,是农民们的财神和福星。所以牛也是中国人最喜爱和最熟悉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