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指什么生肖?
子鼠 老鼠最喜欢晚上出来活动,所以子属鼠
丑牛 据说牛有一对很神气的犄角,它总是喜欢把头抬得高高的,所以丑属牛
寅虎 “寅”的字面意思就是“大老虎”,所以寅属虎
卯兔 月宫里有玉兔,所以卯属兔
辰龙 相传龙的尾巴又长又粗,有“龙眼”、“龙须”和长长的龙尾,所以辰属龙
巳蛇 传说中的龙王是条蛇,而蛇在12地支中排列第六,所以巳属蛇
午马 马的属相排行第七,古时的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午属马是因为阳历5月(午月)干支表中有“甲午”或“丙午”;同样道理,未羊是阴历6月(未月)时干支表中有“己未”或“乙未”,申猴是9月(酉月)时干支表中有“庚申”或者“戊申”。
未羊 羊的属相排在第八位,未属羊
申猴 传说猴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动物,能骑善射、手巧勤劳。因此申属猴
酉鸡 酉鸡的属相排行第九,古人用于记年用的“甲子”中的“甲”与“酉”恰好是一对阴阳符号,所以酉属鸡
戌狗 在十二生肖里,狗的属相排序第十。古代人认为戌狗属阳,所以戌属狗
亥猪 亥属猪 因为十二种动物中,猪排在最后一。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 monkey、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monkey)、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十二生肖的命名,是取自于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具有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还将十二生肖的特征和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结合,在我国古老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将儿童的机体特征与十二生肖相类比,分别以十二生肖命名,称为“十二生肖形”,生动地概括了小儿各阶段的体格发育和生理特点。
比如,人们常把新生儿比喻成小猴子,实际上就是指新生儿犹如小猴子一样好动,其实在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小儿在胎儿期就是在羊水中活动,出生后遇到的尽是新鲜事物,大脑不断受到各种刺激并传给运动神经,因此新生儿不断地换手、换脚、换头位,刚会认人(3个月)就开始会笑了,又由于受到外界物体的不断刺激,就不知不觉开始了活动,开始从俯卧位→会翻身→独坐→手膝位爬行→下肢站立→行走→学跑过程,正是符合了人们所说的“七坐八爬九发声”和“七坐八爬九拿筷”的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活动比同龄的猴子还厉害,能上房揭瓦、窜树翻墙,故有“八九岁是个淘气包”的习惯说法,形象地描述了幼儿发育状态。
儿童期是长身体、长智力、生长知识等诸方面加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向青春期转变、人生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儿童性格的完整性和特殊性明显增加,人们常把“小大人”、“马驹子壮”之词用在儿童身上,就是说儿童已经不像淘气包那样胡闹了,但又不能真正独立做事,还须在父母监护下完成各种事由。由于人体的正气逐渐增强,饮食睡眠及运动增加,使得形体和体重犹如马拉车一样强劲有力。青春期是人生向成年期的过度阶段,是性发育、性成熟的阶段,也是生殖系统加速发育的时期,人体的各个器官如骨骼、肌肉、身高、体重、心智等发育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故此称为“成人”。
十二生肖形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小儿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病理的特点,如“子鼠形”喻新生儿的多动好哭; “辰龙形”喻幼龄的发育加速如龙; “亥猪形”喻青春期性机能的发育成熟等,因此在中医儿科辨证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