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肖有哪些生肖?
说起《春秋》就不得不提一下“春秋三传”,即《春秋》、《公羊传》和《穀梁传》。这三大名著与《论语》并称为“春秋四书”。 其中,《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而《公羊传》和《穀梁》二书则是继《春秋》之后对鲁国历史的解说之书,两者皆属春秋时齐国人所作。 这三部著作在记载历史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政治观点,如儒家推崇的“周礼”,道家的“无为而治”等。这部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 说到《春秋》里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春秋五霸”了(另一说为“春秋三雄”)。 “春秋五霸”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编撰的《战国策》中:“齐桓公、晋文、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所谓‘五霸’。”
但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武帝纪》中则提到了“春秋六霸”,后人多采用班固的这一说法:“昔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始兴。晋文公辅佐君主,宽禁刑,施德政,辟土地,戎翟来宾,号为‘伯晋’;……” 那么,齐桓公、晋文公等到底是不是所谓的“霸王”呢? 从《春秋》的内容来看,鲁国在春秋时期确实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但它却凭借“礼”的身份挤进了霸主之列。
据《春秋》记载,鲁国在国君鲁僖公的主持下两次参加了在召陵举行的晋楚盟会。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鲁僖公接受了“霸主”的爵号,但是两次参加盟会的行为已经表明了鲁国欲与晋楚抗衡的态度。 晋楚争霸是在周天子名义下的中原地区两大势力的斗争。
作为周天子的同姓诸侯国,鲁国参与进来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晋楚双方都想拉拢鲁国以削弱对方的力量。于是,鲁国成了晋楚两个大国竞相赐予礼器、签订盟约的宠儿。 除了“春秋五霸”之外,历史上还有“春秋七卿”之说。 “七卿”中的中军将和中军帅实际上都是国君手下最高的军事统领,他们往往由国君的兄弟或父子担任。因为他们在率领部队出征或进行其他军事行动中常常居中,因而称“中军上将”或“中军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