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公历还是农历?

皮语嫣皮语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生肖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是,十二生肖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民间,而并非西方。 每个属相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起源传说,这些故事或奇幻瑰丽、或简洁明了。那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生肖的故事吧! 目前我们公认的生肖起始时间,是东汉王充创作的《论衡》一书中的相关记载。但在这之前,关于生肖的记载还有很多。如战国楚帛书《五星占》认为辰龙与巳蛇合为一兽;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讲到黄帝“其应龙即位,而在鳞虫之首”;汉代张衡在《东京赋》中则认为子鼠与丑牛同属一兽等……这些记载互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有学者推测,也许最初的生肖并无固定顺序,而是随祖先崇拜和风俗习惯的变化而变化。

直到明代,才有人把现在的生肖排序定为固定顺序并流传至今。那么,明朝人为什么要把生肖的顺序定为子鼠、丑牛、寅虎呢?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其实这与我们使用的历法有关——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既记月又记日,每个月分为初一、初二……三十天,每一天也分为上午和下午。这样,每年就有365.2422天。然而,大自然并不按日历的先后顺序安排物候现象。如果以日历为序,立春之后便是雨水,惊蛰之后便是春分……这样很容易误导读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古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在每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根据月亮的运行轨迹,选定一个特殊的“元日”,作为一年的开始,称为“元旦”。

明代初年规定,元旦指正月初一,而非立春之日。正月就包含了立春之日,而不必担心“先春”之说了。同时,明太祖还规定,此后每30年闰一个月,保证二月有29天。这样一来,春天就永远被定在正月和二月了。

不过,这种以月定日的阴阳合历也带来一些问题。当遇到闰月时,闰月所在的农历月没有节气,而下一个农历月又出现了两个节气。此时,节气的顺序就会被打乱。为了保持每一年的节气不变,明太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出现闰月的年份多设一个节令,名为“闰节”。在闰月中,把本该属于前一个节气的一天放到这个闰节中,从而确保节气的顺序不被打乱。

到了现代,我国的农历采用了“置闰”的方法。每逢闰年加上一个“闰月”,这一年总共13个月,比阳历年多了一个月。由于闰月在农历月份之中,所以不会出现“闰月”抢了“新年”生日的情况。

夔伟芸夔伟芸优质答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又名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周期属于干支历,其核心是“干支”纪年,是中国先民根据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产生的“干支历”。

干支二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由于地支“子”要与天干“甲”相配,它是处于递增顺序的第一位,所以,传统上把子时也就是23时至1时定为每天的夜半,为一天的开始时间。因此,生肖年起止的界限是凌晨一点而不是零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