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划线怎么划?
这个,怎么说呢,是学校自己决定的(至少去年是这样)。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每年全国统考的时候,教育部会下发一个文件给到各个省的教育厅和招生办,这个文件里会有很多个关于招生人数、分数要求等的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会有对应的答案,也就是各个学校需要完成的任务指标是什么。
这里要提到的一个概念叫“招生计划”,它和“招生人数”的口径是不同的。招生人数是国家给的学校整体的招生数量,而这个招生计划是需要分解到各个专业的。教育部给的文件里面会有各个专业招生的人数(当然,研究生复试结束之后,实际招生人数可能略多于计划招生人数)。而国家线的划定就是基于这个总的招生人数的预期,再结合整个考试情况的难度系数,最终确定的。所以从国家线的设置上看,它是考虑了各省情况以及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的。 至于具体怎么划,我只能说无法知道内部消息。但是根据我去年打听到的信息来看,是先设定了一个最低分数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线),然后再结合报考情况确定一个总体的涨幅,以此来确定一个学校该专业是A还是B。至于具体的分数,则是由各个学院(也就是你报考的具体单位)依据报考人数和成绩来确定的,这也就意味着最先出来的分数线可能是虚高的。
不过大家也不要着急,一般出了国家线之后几天,各个招生单位就会按照各自的情况出各自的校线了。当然了,也有部分学校是不出校线的(比如我报考的某211),这时就需要你自己判断一下,你这个分数能不能过线了——很简单的方法,比往年录取人数多一两个人就可以过线了!只要你能保证在复试的时候,不会淘汰掉太多的人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个办法不是百分百准确,只是提供一个参考罢了。因为有些学校是按比例划线,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线下考生扎堆的现象;而有的学校是按排名进复试,这样又会形成线上排不上号的情况……总之,还是要谨慎一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