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籍档案有什么?
学籍档案,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基本情况的反映,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单、在校期间的一切奖惩材料、入党、入团材料、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及毕业分配材料等。就其现实意义而言,高校学生档案一方面记载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历程,具有历史再现价值;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择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档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中的现实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档案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凭证,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办理毕业生聘用、入户口、接转组织关系等手续的依据。因此,应届生务必谨慎对待自己的档案问题,尤其是“未就业应届生”,可以先将档案转回生源地再决定就业方向。
学籍档案一定要自己保管、携带,应届毕业生的档案应由学校及时转递到就业单位(一般学校采用邮政部门转递),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档案随毕业生转到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接收管理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档案保管权限,用人单位会把个人档案转递到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毕业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档案由学校转回生源所在地区(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由生源所在地区(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帮助推荐就业,并代管其档案。自主创业、自费攻读国内或出国(境)外研究生、应征入伍的毕业生,档案由学校转往生源所在地或创业地、研究生就读单位、入伍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在毕业离校时,各高校会告知本校毕业生具体寄送档案的查询方式,可以通过给寄送档案的快递公司客服打电话查询。通常情况下,会采用EMS快递寄送。由于各地档案规定不同,在确定档案未收到的情况下要继续查询,长期联系不到档案的同学可以咨询发档单位及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