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让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小学生由于没有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加之知识基础差,数学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久而久之,形成对数学学习的不利心理定势,久而久之,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如何“让课堂活动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就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呢?
一、多媒体教学趣味横生,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单调乏味,只有黑板和粉笔,学生无法直观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几何图形,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只是一知半解。教师要是适当地应用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把静止的空间变成动的、立体的、声形的艺术世界,把老师的讲解变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与探讨,直观形象地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实施愉快的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愉快的教学就是把以“教”为主的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转为以“学”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各种经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生活来源于数学,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于生活,构建完美的数学学习境界。数学课堂一定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敢于提问、善于联想、勇于实践。
三、教师要注重培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但要体现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且要兼顾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要尽可能的面向全体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多样化,做到“一节课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实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思维
数学是客观世界的数理模型,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概括,在模型化过程中,需要排除很多非本质的、次要的、具体的、琐碎的因素,提炼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抽象的概念。概念一旦建立,又是解决同类问题的重要基础。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由于受具体经验的影响,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常常会出现偏差。例如,360° 的圆周角,有学生认为:小于180° ,即不是直角就是钝角。又如,90° 的圆周角,有学生认为:不论什么位置, 总会有两条边的夹角是 45° 或 45° 的倍数。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实 例的深刻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所学的数学概念是从典型的、纯数学的角度出发,给出了最一般的描述,缺乏对实际问题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