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德育目标是什么?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的优秀品德,努力养成自尊自强,品德高尚,诚实守信,热爱生活,抗挫折,不怕艰难等良好品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具有初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德育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道德以及品德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在了解社会生活、自然等方面知识的前提下,将“做人”作为素质教育的根基,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各项道德规范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培养诚实、勇敢、友善、自强、自信、勤奋、团结、劳动等优良品德,以及爱国、爱家乡、热爱生活、环境保护、遵纪守法等信念和情操。
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合作等。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放在首位,认真实施《全日制小学道德教育指导刚要》。
加强班队活动,坚持每周开展班队活动,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推行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逐步形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校风。
根据学校的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易于学生接受的班级、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认真做好“两操”,坚持大课间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心境下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大力加强学校美育,上好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加强学校的劳动生活教育,学校要坚持以劳育德,积极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