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是什么原因?
先引用一句晚清名臣林则徐的话作为引子,充满辩证主义的明亮色彩!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吾辈受国家之恩深重”,“承国家培养教育之惠,亦至深切。”所以青少年学生理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但今天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意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传统中有哪些东西是值得弘扬的和值得我们传承的呢?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一部分先哲已经失去了自信,开始用一种极度谦卑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了(比如马一龙先生就说要恢复中国的“道德良心”)。但这样的心态是缺乏理性的,也是一种自我矮化! 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因为任何文化都是有其精华与糟粕之分的。比如孔子就说过“礼失求诸野”的话,也就是说,如果都市文明丧失礼仪的话,我们可以向野蛮人(野)那里寻求。可见,孔夫子是向往并提倡有礼教的文明,但是也不反对野蛮人的一些习性。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东西是值得发扬的,比如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修身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远自迩”的为人处世原则,等等。 但必须承认,我们的许多传统文化是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构中生长起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如果说这些过时了的遗产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还具有什么用途的话,那也只能是批判性地借鉴。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批判”并不是要打倒一切传统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要想想如何使古老的民族智慧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我们的古人很早就知道平衡之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和,世界才能兴隆昌盛。”——如果我们能够借鉴这一点,倡导男女平等,社会就会少多少悲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