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高温原因?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出现5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 第一次(6月13日至14日),华北、黄淮及陕西关中等地有48个区县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山东菏泽和河南商丘等地的部分站点气温甚至达到了40~41℃;第二次(6月19日至20日),华北南部、黄淮中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有46个区县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其中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和湖南西北部等地有20个县市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7℃,山东泰安和河南洛阳的个别站点气温高达42℃;第三次(6月25日至27日),华南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广西东北部、广东中部和江西东部等局地日最高气温达43℃,广州和福州也首次出现38℃以上的持续高温天气;第四次(7月11日至12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及陕西关中平原等地有37个区县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其中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县市气温最高达38~40℃;第五次(7月14日至15日),陕甘宁部分地区及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和东北地区西南部都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宁夏中卫和甘肃庆阳的个别乡镇日最高气温甚至达到41℃。
通过对比分析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温度数据和极端天气事件记载可以发现,今年高温的出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温出现的最早年和最晚年都在今年,且最迟出现在7月下旬,明显偏晚; 二是连续高温天数最多的是今年,5伏期间(7月16日至25日)全国有847个县市平均气温超过30℃,平均日数24.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倍,为历史上最多; 三是极端高温天数最多的是今年,5伏期间共有132个区县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比常年同期偏多约八成,为历史上最多; 四是35℃以上高温影响范围之广也是历史少见,不仅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而且延至东北和西南地区。
为了更全面地揭示高温的发生规律,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区域的温度数据。结果显示,今年高温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和长江中游一带,而华南地区则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天气。造成这种区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在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控制下,暖湿空气不断向北方地区输送,导致这些地区出现高温干旱天气。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受大陆高压的影响,天气系统频繁过境,阴雨天气增多,使得江南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并没有明显升高,甚至在华南沿海出现了气温低于常年的情况。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年的高温天气是一种“无地域区分”的高温热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