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是代表什么生肖?
“初”字在文言文中有 “第一、始”等意思,与现在的表达意义不同;《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初,始也。从刀,声。”段玉裁注云 “凡经传言‘初’者,皆谓‘始’,如《泰誓》‘商罪贯盈’,《召诰》‘惟殷先人自有宅心’,此‘初’本亦作‘始’。”“初”就是“始”的意思。 这样看来,“初”字的字形和现在意思差别很大。那么它代表的生肖是什么呢? 从东汉王充的《玄妙境》开始,人们就认为 “子丑寅卯…”中的“子”代表鼠。为什么是鼠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因为“子”是“子时”之“子”,而“子时”就是夜半,此时万物不萌动。然而,老鼠在夜半却很活跃。所以“子”就是老鼠。
其实,东汉王充这里说的“子”指的是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又据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互相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组合,每个组合表示一个月,这六十个月又叫闰月(现称“干支纪年法”)。由于古人把天象和地支相互对应,在天文学上,我们把这一天文现象称为“子午线”。 而我们现代使用的农历是兼用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合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月初一的新月和十五的满月都要算作新月——即不论农历月份大小,每一个月的初一新生月亮都是新月。这是与现代科学相违背的。“子午线”这个天文现象在古代农历中就不存在了。
为了建立“子午线”这一现象,古人在计算时间时采用了“置闰法”——也就是每19年中插入7个闰月。这七个闰月中,前五个闰月是每隔两年出现一次,后两个闰月每隔三年出现一次。由于闰月的设置,使农历中每个月初一的月亮不再都是新月。有些月份初一是满月。而有些月份初一是新月。 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农历中哪些月份初一是新月哪些又是满月,完全取决于巧合。如果恰逢某个月份有满月,而这个月份又恰巧被置闰的话,那么这个月份的月初(初一)必定是满月。而如果农历某个月份没有满月也没有新月,那么这个月初一的月亮将是残月——既不是新月也不是满月。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初一的新月(或满月)恰好出现在白天,我们看不看得见呢?如果看不见,为什么古代又把白天看不见的新月(或满月)记载下来作为农历的开始呢? 如果能看见,而又恰好太阳又在东边天空上,我们又是不是看不到新月(或满月)了呢(因为太阳在东边,而月亮在西边,我们当然不能同时看到月亮和太阳)? 可否见到新月(或满月)取决于诸多因素,并不只是“子丑寅卯…之中哪个字母”的问题。古代的“初”并不是现代指的“第一个”。而是“初始”之意。也就是说,当太阳升起,我们可以看见新月的时候,农历就说进入了“初x”。这时候,虽然新月(或满月)可能在东方地平线上,但绝不是“子丑寅卯”…中之“子”所能代表的。否则,“初”字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