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财神是什么生肖?
照财神是指2015年5月19日上午,在云南澄江县举办的“2015国际龙庆峡灯会”新闻发布会上亮出的“财神”彩灯。此件作品由北京龙庆峡风景区投资300多万元制作,高8.6米、宽4.7米、厚0.9米,重达6吨。该彩灯以中国民间祭祀财神的典故为主题,由150名员工历时一个多月制作完成。 被网友们誉为“最土豪的财神”和“真真正正的土豪金”。
同时,这尊“土”得可爱的“黄金版”财神也迅速成为了各大媒体的新宠儿。
关于这盏神气活现的“黄金版”财神的来历以及它所象征的深刻含义,我们不妨一并了解。 这盏“黄金版”财神的原型来自于我国民间的“祀财习俗”。 据学者研究,这种古老的“祀财”风俗可以追绎至汉代。
如《晋书·宣帝纪论》曰:“汉氏乘世无功,百姓咸以为祭之既成,皇帝当复其方。于是京师祠祀,天下县邑,俎豆相袭,历五代而兴焉。” 意思是说西汉末年,由于统治者不能征剿匈奴,百姓认为汉朝皇帝应该算“无能之辈”,于是就在祭祀时将其“供奉”在一边;而到了东汉光武中兴之时,这一习俗便开始流传开来。
然而,这种民间自发的“去皇化”倾向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 如在《战国策·齐策》中,就有“夫昭王之庙不去,楚国之辱,不可以雪。”的话本。又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也有“宋君谓昭陵,谚曰‘家贫出妾’,今愿以五百金为妾,惟命是听。’昭陵曰:‘此非寡人之所为也。父兄行之,吾不敢违。’” 这些记载虽然不足以证明古人将君王与财神并置,但是已经可见君主祭祀的礼仪已经渐渐向财神靠拢了。 再往后,到了宋代,这种“拜钱”的风俗就变得更加流行起来。
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杂志二》中所云:“世俗祀财神,而不知其神之本出二门,其来亦远。”“盖唐书郑畋传所谓‘每岁祠太乙、财神’者也。故张耒《明道杂志》言:‘近岁民间祀财神,其俗遍行天下。’”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祭祀这位“穿黄衣”的财神呢? 据学者考证,这是出于人们对财富来源的一种认知偏差造成的。
从生产角度看,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除了人力、物力等必要开支之外,劳动者几乎得不到任何报酬(即所谓的“劳动报酬”),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之间并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我不知道我的劳动成果究竟价值几何”。在这种认知基础上,人们自然就会把功劳归于领导者(即所谓的“领导分我一杯羹”),把罪过归于劳动者自身(即所谓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并把无法解释的其他现象归之于神灵的庇佑或是邪恶的诅咒。
这样来看,我们今天的“辛勤劳动致富”、“合法劳动所得”等观念的确是经历了一番曲折才逐渐被普遍接受的。 而那尊“土”得可爱的“黄金版财神”就这样默默地见证着这段历史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