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会演戏?
如果只考虑中国境内的生肖的话,那应该是龙。 古人在解释“龙”字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有趣的话:“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龙这个动物,体表有鳞,属于虫类的首领;它能阴暗也能光明,既能细如发丝又能巨大如象,既能短小又能长长的伸展出去。在春天时它能飞到天上,在秋天时它又能潜入水中。 这不就是表演吗? 且这种表演可不是装装样子,而是真的能有伸缩性的变化! 中国古人把东方称为青帝,西方称为白帝,南方称为赤帝,北方称为黑帝,至于中央,即现在传说中的黄帝之轩辕氏,其颜色自然不是黑色了,所以叫黄帝。
为什么要把它们与四时的方位相配呢?因为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而东南中西北方则分别对应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也就是说,春夏秋冬都对应着五行的“生”(春)“长”(夏)“收”(秋)“藏”(冬),而东南中西北也正好分别对应着木火土金水的运行通道。 其中有一个通道的转折点是季节转换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这一季的主管五行会进入另一季的主管五行当中去,所以叫做“之交”,比如春季和夏季之交叫做立夏,秋季和冬季之交叫立冬。
在龙的形象当中,我们就能找到与这种时空变化相应的形象特征——它是能升能降,能伸能缩的。 《礼记·曲礼上》说:“立春,幼童释布被而睡。”这就是说,在春天来临时,龙开始飞上天,婴儿睡觉时不再盖被子了。又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夏天的时候,龙的化身蝉要脱去厚厚的衣服——“鸣蜩,羽虫见而草木繁盛。”
在秋天来临的时候,龙从天空回到水里,这时候它的形体“鳞虫皆咸池”“鱼鳖鼋鼍鳣鲤皆浮”,也就是身体表面的鳞片都变成了硬挺的毛发状,像鱼一样游泳。 而在冬天来临,万物肃杀之时,它又要回到空中,化身成“大雁,羽毛益丰”的样子,而且飞行起来“群居寒空,鸿飞冥冥”,这其实就是鸿雁冬天南飞的景象。
当然,这些特征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精彩还在于它们的时空转换。 还是先看春秋两季,龙在春天从蛰伏中醒来,开始渐渐升腾,到了秋天便走向成熟,因此它的表现也是由浅入深,由隐到显的过程。
先哲们在解释“龙”字的字形时说得很妙:“龙者,鳞虫之神,能幽能明……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也正应了一句成语“腾云驾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