麞是什么生肖?
“麞”字音同“章”,是指身体像兔子一样灵活、相貌像鹿的动物,也就是所谓的“獐子”。在十二属相里,它属于肖“马”,也称“小马”或“驿马”。 《晋书•宣帝纪论》云:“帝(司马懿)性至孝,后母李夫人患瘤,令帝为割。既而疮肿,转甚,帝昼夜视膳甘苦,亲衣汤药,手不释针,躬勤布衣;食饮虽草莱,辄斋戒沐浴。母每病,帝衣不解带,水浆不入口者五日。母危笃,帝哀痛号慕,水火无救,毁瘠骨立。”又如《宋史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六》记载了南唐大臣韩熙载的故事:唐主(李璟)微行诣熙载私第,见其赤脚卧于榻上,惟裹头及足胫着袜而已。于是唐主叹息曰:“卿如此潦倒!”对曰:“贱体何劳圣驾频垂顾眄。”唐主曰:“卿既无疾,本欲与卿饮酒,但恨无肴果。”熙载曰:“今但少精馔,足矣。”唐主曰:“卿今死生,何暇求食?”曰:“陛下岂不知杨彦晖事乎?臣今日亦敢自比彦晖。”唐主大笑。以上二人,一个身为帝王,却为母亲割瘤,一个身为重臣,竟然在家里赤脚睡觉……这种尽孝的行为,正应了《礼记•檀弓下》那句名言——“父母之命,不可丢也。”
古人认为,孝敬父母就应该像对待神灵一样恭谨。所以父母虽然是人,但其言行却被视同神明。作为子女,必须无条件遵从。正如《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所说的那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长幼有序。 古人把这种观念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甚至以此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如果谁做了对父母不利的事情,那他就肯定不是一个好孩子,即使他其他方面再出色也不管用。这就是“子不孝”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献公喜欢游玩打猎而不喜欢治理国家,他的父亲卫国国君卫灵公很是生气,就把儿子叫过来教训了一番。可是卫献公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我的儿子当中,数他最聪明了!”话刚说完,就被父亲一顿耳光扇得晕头转向。 这一巴掌,不但打出了父亲的威严,似乎也打醒了沉迷中的儿子的愚痴。从此之后,卫献公果然开始专心治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