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指什么生肖?
牛。 清初有“十牛诗”,其中一首云: “耕归何事最辛苦?肩挑夕阳背秋月。秋来五谷尽金黄,春至千花皆白雪。晨兴拂露染衣香,暮归披星戴月魄。只知辛苦不知愁,积成山川满乾坤。” 诗虽言耕牛,却也不忘调侃一下耕牛的近亲——猪。另一首说猪的诗就更有趣了: “农家富庶岁年丰,牧竖逍遥昼夜忙。朝浴星津夜浴月,生来未晓勤和懒。身无四腿何曾走?腹有神食自不饥。痴心指望年年熟,枉费功夫日日劳。” 这两首诗里,牛、猪的形象都是勤劳朴实又有点憨厚可爱的。这正契合了中国民间的信仰,相信勤劳的人会有好报,所以这些形象也一直被用来歌颂劳动人民。
不过,如果牛、猪的劳动能带来财富和名声,自然是最好的;万一运气不好,碰到荒年,牛、猪也得挨饿,甚至被宰。这时它们就会成为罪孽的代名词。 在汉代,统治者为了鼓励生产,把牛作为农业税的免征对象。汉武帝时颁布的加赋诏书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和马各有几个?”回答说:“夫妻工,一夫耕田三百亩,一妇桑百亩。”(《汉书·食货志》)按照这个比例,一家五口的田,需要九百亩地才能不缴税。而汉朝的一亩田约合现在的0.59公顷,九百亩就相当于今天的531公顷!可以说,耕地面积相当大了。
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官府征敛无度,百姓不堪重负。有人做了个比喻生动的《赋草》,描写当时的情况: “……力耕不辍,如牛负芒;蚕妾茧宫,如妇织缣。……此民所以愁苦,日以为常。” 对这种情形,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也委婉地说出:“耕者无休,蚕女不息。” 可见西汉以后,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牛已经成为辛勤劳动的象征,并且与人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它不仅仅在田间拉着牛车,也在锅台旁、织机上“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