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多少周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也是中国恢复高考四十一年。 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快.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开始提出“兴学”、“自强”主张,在各省掀起创办新式学堂的高潮;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决定在全国推行“六三三”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1928 年,国民政府制定《大学组织法》和《独立学院设置标准及办学办法》,开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沿用至今。
然而,无论是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中的新式学堂还是民初的私立大学,它们都是统治阶级办教育的产物,目的是为朝廷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所谓“兴学”,其实质是兴办官立学校,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这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教育方针确定为“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此,1951年底,政务院(当时国务院尚未成立)根据中苏两国协商签订的《关于中国新疆省实施农业机械化及发展拖拉机工业的协定》,委托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和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分别负责组织引进苏联汽车制造设备和配件以及拖拉机生产机器和原料。为了培养从事外贸和国际运输的专业人才,1954年10月,教育部决定在北京交通大学内成立外国语文学系。这也是官方文件首次出现“高考”一词。
1977年,中断十余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一制度的恢复,不仅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万知识青年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