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一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鼠:子鼠在十二地支中与“子”相对应。而古人根据老鼠的活动习惯将子时划分成了两个更次,凌晨一点到三点是“子时三更”,也就是现在的“午夜零点”;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二更”。所以老鼠最早出现在“甲子”,也就是今天的0点,用“甲”代表它的本义“草木从土中长出”,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且子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一位,就像一天中的子时一样,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因此将属鼠的人命名为“乙”。
丑牛:比鼠大一轮的丑牛,其命名的方式和子鼠类似。也是将丑时划分成两个时段,深夜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更,也就是现在的12点半;凌晨一到三点为丑时二更。《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代天子每年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典礼。其中对“丑”的解释是:“阳气盛,宿于草木。”这里的“宿”就是“停顿”、“过夜”的意思。冬至以后白天时间越来越长,夜晚时间愈来愈短。此时阴气的阴气处于休眠状态,而阳气的阳气也开始蓄积。犹如春天万物萌发前,土壤里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积蓄一样。所以用“乙”表示它。
寅虎:寅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在古代,人们普遍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因此在选择汉字的时候常常使用带“宀”的字象征女子,而那些象征着男子的则带“广”字。比如男性名字中经常会用到“宇”、“轩”等字,而女性名字中喜欢用“惠”、“婷”等字。这种规律在十二生肖里同样适用。寅时正是太阳升起的时间,阳光照耀大地,一切生机勃勃。这个时候野兽出洞,老虎开始活跃起来并捕捉猎物。所以“寅”字的本意为“指拂晓时候的黑夜逐渐消减,白昼逐渐增长”。而“虎”字则是由“艮”和“禺”组成。其中的“艮”表示山势,古代的“玉”字经常和“山”字有关,这是因为“玉”的最初形状是从山上挖出来的石头。而“禺”本身就是一个兽名,即“禺狨”,是传说中的神猿。把“艮”和“禺”结合意味着“山间的神猿”,这恰好形容了清晨雄师猛虎的模样。因而用“寅”或“虎”代表它。
卯兔:卯兔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四位。兔子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因此它的时辰与鼠正好相反。古人在记录时间时将晚上的十一时至凌晨一时称为“夜半”或者“子夜”(古时一夜可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将今天的新华书店门前的大街与东单路口至崇文门外大街,即过去的“卯路”,也就是今天的“人民路”。这条街道在古时被称为“卯时大街”,而它的分支“米市街”(现为“人民路”的一部分)在古时被称为“卯时米市”。可见“卯”有“早晨”、“黎明”之意。另外“卯”还通“茂”,表示旺盛。
辰龙:龙是最神秘的十大神兽之一,我们至今无法完全认识龙,关于辰龙的记载也很少。因为辰龙是在早晨的七八点钟飞翔或是行进的,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他事物的“辰”态来推测判断。 “辰”的原意是指房顶上的瓦,而“辰龙”很可能指的是“屋檐下的龙”。 古人建房以茅草盖顶,每当早晨,雨水从草顶渗下,形成一条条水流,似龙的形状。于是人们就用“辰”表示龙。
巳蛇:“巳”字的字形很像爬行的蛇,因此有很多学者认为“巳”像“已”像蛇。其实“巳”字并不是象形文字,而是表示声音的词缀。《说文解字》:“巳,也。象卧下之形。”“也”字的意思是“停止”。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停止走路”,也就是说“不动了”。显然用来描述静止的蛇很恰当,因此“巳蛇”就是指正在休息的蛇。
午马:午时即现在的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此时阳气最盛,阴阳交替,自然界的动物都找荫凉的地方休息。马是温血动物,特别善于运动,因此它们的体温很高。在酷热的午后,它们不仅需要休息还需要大量饮水,否则会中暑死亡。所以“午马”就是用“马”代表这个时段。
未羊:未时即现在的下午一点到三点。这个时候阳气渐衰,阴气渐强。对于羊来说,它们最活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它们开始寻找水草吃草,准备睡觉了。所以用“未”表示这个时辰的羊。
申猴:申时即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候夕阳西下,猴子喜欢跳跃,所以在西方,人们常拿“猴”来形容那些爱跳爱闹的年轻人。
酉鸡:属鸡的人名字中经常会出现“酉”或者“羽”,这是因为古时的“酉”字写作“酉”,而且“酉”本身就是指鸟羽。所以用“酉”表示这一天中最后的一段时光——酉时,即下午五点到七点。而这个时间段,正是鸡开始归巢的时间。
戌狗:戌时即是现在的晚上七点到九点。《尔雅·释天》:“戌,灭也。”古代军事中晚上点火计时以“鼓”为单位,“戌”初一刻相当于现在晚上九点左右。此时人间正是黄昏时刻,狗的视力不好,属于“黄昏盲”,所以用它表示将要进入黑夜的时间再合适不过了。
亥猪:亥时是现在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载,古代的祭祀分为五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其中“大祀”用“黄琮”祭祀,“中祀”用“苍璧”,这两种祭祀都用圆形璧。小祀用“方圭”,嘉祀用“璋”,赏祀用“琥”,丰祀用“璜”。而“黄琮”对应的时节就是亥时。又因亥时正处深秋,草木摇落,所以用“亥”字表示这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