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朝拜的生肖是什么?
子鼠 子时,为夜半,又名上半夜、前半夜、午夜等;农历十一月廿一。此时,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始生而弱。所以,子时的动物不是龟,也不是蛇,而是老鼠。何以见得呢?因为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多,夜晚一天比一天少,到了大寒节气时,阴阳转化,白天达到最大量,称为“冬节”。过了冬节,便是立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春天来到人间。
丑牛 丑时,即夜间1~3时,又称丑夜、鸡鸣、荒鸡。《庄子·逍遥游》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二虫者,年数不满百,而言语动作皆异,是于形也,奚足谓哉!”“朝菌”,指菌类植物的一种,生于阴暗潮湿的地方,早晨出土,晚上又回洞中,古代人们称它“朝菌”。这种菌到底长什么样,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但是,它应该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与黑夜关系密切。“夕月”则可能是一种月隐动物,当月亮升起时,它进入洞中,月亮落下时,它出来活动。
寅虎 寅时,即凌晨3—5时,又叫平旦、黎明、早霞等。寅时天气逐渐转亮,老虎的视野渐渐扩大。这个时候的老虎精力充沛,凶猛异常。传说上古时期的蚩尤就是一名猛虎,他在与黄帝对战之时,天色尚未明亮,只见他手执两柄刀,犹如白虎下凡,战无不胜。
卯兔 卯时,即上午5时至7时,又称破晓、辰时等。在卯时的天际,太阳开始冉冉升起。《礼记·曲礼下》云:“日出于东,月位于西。”月亮和太阳有“相道”可循。那么早上东方的兔子,肯定不是月宫里的玉兔,而是草场的兔子。它是月相的见证者。
辰龙 辰时,又名早饭后、食时等。此时正好阴阳交接,万物萌发。传说中天上的玉龙就是由这个时间的云气凝聚而成的。这时光线充足,雄浑苍茫的天地之间,惟有龙能得其气势。
巳蛇 已时,上午8时至10时,又称隅中、日中、日昳等。这时太阳行至中天,亮度可达全天最大值。故“已时蛇正热”(南宋《梦梁录》)。然而如此炽热的阳光并没有灼伤蛇们的眼睛,它们依然可以看到东西。《周书·王胤传》载:“胤善射。一日,于林中见一巨蟒,光耀夺目。胤引弓,一发中之……胤近射之,乃是一大蛤蟆。”可见蛇类的视力极好,它们能在浓密的树叶间穿行自如,也能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影子”。
午马 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又称日中、日跌等。此时太阳到达最高点,阳气达到极致。这时的小马驹活泼可爱,精力旺盛。
未羊 未时,下午1时至3时,又称日昳、日落等。在太阳落下的这段时间里,只有柔弱的羊儿不怕阳光,它们悠闲地吃草,享受温暖的夕阳。
申猴 申时,下午3时至5时,又称晡时、日央等。太阳由盛渐衰,金乌西坠,暮色降临。这时候的猴子最精神抖擞,它伸伸懒腰,开始“工作”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四:“时约申末酉初,斜阳满树。”
酉鸡 酉时,下午5时至7时,又称日入、黄昏等。太阳完全落入地平线以下,天空中只剩下弯弯的月亮,大地渐渐昏暗下来。这时所有的鸡都归窝了。不过,古书中所说的鸡和现在不同,它特指家养鸡。至于那种“夜不归巢”的“野鸡”,古书是没有提到的。
戌狗 戌时,晚上7时至9时,又称黄昏、夕食等。太阳虽然落下去了,但天上繁星点点。古人认为,星星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而银河则是连接人间与神仙住的星星的一条路。那时候的人们崇拜星辰,把星空当作宗教来对待。所以他们晚上出门,不会迷路,找到回去的路。这是因为狗的视网膜上有锥状细胞的关系,它能分辨微弱的星光,因而可以带着人“走夜路”。
亥猪 亥时,也就是21时至23时,又称人定、亥夜、午夜等。这一天之中的最后时刻,正是万物静寂之时。这时的猪睡得最香甜,长得最快。